English

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

2004-04-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陆君喜 本报记者 范志臣 我有话说

40年前被国防部命名的“艰苦奋斗的261医院”,如今旧貌换新颜:当年起家的古庙已湮没在林立的综合楼、医疗大楼和办公楼之间,简陋的器械被现代化医疗设备所取代……一切都变了,只有一种东西没有变,那就是精神。面对时代大潮的冲击,“261人”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医院全面建设实现新跨越,近年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基层建设达标先进团单位,院党委连年被上级机关评为先进党委。

“传家宝”应与时代同行

1950年,一批从解放战场撤离下来的白衣战士,来到北京沙河镇的一个偏僻村庄,创建了261医院。他们依托三座破庙和一马车器械起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1964年4月4日,国防部授予该院“艰苦奋斗的261医院”荣誉称号,并记集体一等功。这一天,便成了全院的艰苦奋斗纪念日。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一个艰苦奋斗的典型,如何与时俱进地弘扬光荣传统?

据政委孙宗田回忆,4年前,医院没有礼堂,干部战士食堂都是破旧的小平房,院领导也住在破庙里,这成了党委机关艰苦奋斗的“样板”。

苦熬毕竟不是长久之计。2000年,院党委决定筹建综合楼,改善党委机关就餐、办公和娱乐条件。可有人担心改了样板房会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院领导说:“艰苦奋斗不是为吃苦而吃苦,而是为过上好日子而不断奋斗的过程。”

观念一变天地宽。一年后,集食堂、俱乐部、图书馆和礼堂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楼拔地而起。院党委由此举一反三,每年办10件实事,为医护人员排忧解难。这几年,他们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建起了家属楼、澡堂、洗衣房、车库和集各类球场、健身场于一体的多功能操场;开通了从市区到医院的公交支线;联系教育条件好的小学和幼儿园,购买专车,送医护人员子女上学,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创新发展是最好的继承

8年前的一幕让院领导记忆犹新:两名患血液病的战士前来治病,可当初医院没有血透仪,无奈的战士只好转院,看着战士失望而去的表情,院领导心里不是滋味:设备技术落后,医院谈何发展?保障力从何而来?他们开始筹集200多万元准备进行技术更新。眼看“功勋器械”和一些传统技术就要被淘汰,年长的同志产生了疑问:借这么多钱引进那些新玩意,这是在弘扬传统吗?

“传统不是静止不变的雕塑,而是奔腾不息的河流,创新发展是最好的继承”。院领导耐心解释:花钱搞创新、谋发展,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保障力的唯一出路。理讲清了就行动。血透仪、CT、彩超等先进设备被引进后,前来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多。3年就把所借钱全部还清。近8年来,他们花在引进设备技术的钱高达2300多万元。

有了设备技术,还得创造“特色品牌”。神经内科原主任袁玉民的针刺治疗癔瘫堪称“一绝”,医院便让他进一步完善技术,使其一针治愈率达96%,成功率达100%。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40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33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科学管理是最大的节约

1996年,潘书文刚任院长之初,医院家底亏空,按说这时候该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才是。可潘院长经过科学分析后却得出另一番见解:“家底亏空主要是由于引进设备技术投入太大及‘跑冒滴漏’等原因造成的。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仅靠过去那种省吃俭用是不够的,不能因舍不得投入影响医院的发展。要善于把一分钱变成两分花。”

医院食堂过去都由院里全包,结果是饭菜质量差、患者不满意、医院还倒贴钱。1998年,他们在全军率先实行伙食社会化保障改革,将食堂交由地方餐饮公司承包,不仅饭菜质量显著提高,当年还节省经费20万元。他们的经验受到军委首长的肯定,并在全军推广。

科学管理出效益。近年来,他们先后在职工管理、水电暖供应、财务制度等推行改革,每年节约开支227万元。现在,医院积攒了1000多万元家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