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球化视野下的边疆

2004-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西安政治学院 杨玉玲 我有话说

新的边疆观有以下几个特征:

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而动态延伸。在当代,超越国家地理疆界的“利益边疆”已经存在,以国家利益为主要考量依据的“战略边疆”正在演进。军事战略控制范围随国家利益与安全边界的变化而动态发展,这是边疆观与国家利益、军事战略互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冷战结束后,国家利益日益呈

现全球化趋势,大国战略边疆出现扩展新动向,根本动因是国家利益的急剧变化。

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相适应。在不同经济形态中,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威胁不同,边疆理念也呈现不同的特征。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防和军事战略大都以自然边疆为基础,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战略控制线往往超越国界,边疆观上的不同选择充分显示了经济力量的终极决定作用。历史上一切侵略战争的动因都根源于对国家利益的无限贪欲与不择手段的追求,“战略边疆”产生的根本动因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驱动。当前各国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与资源的依存度大大提升,超越国界的“利益边疆”已是事实。

与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战略相协调。近代以来,各国边疆视野的每一次扩展,都发生在国际战略格局大动荡、大调整之际。国际战略格局激烈动荡的本质是世界战略利益的重新分配,其间常常会出现一些利益真空,吸引并刺激各大国的利益扩张欲望。目前世界大国战略边疆进一步向全球化嬗变的重要基础,也是两极格局解体带来的利益格局的动荡、分化和改组。当然,各国边疆观的选择也取决于各自的国家战略和安全需求,国情军力和对外影响力存在差异,对国家战略与安全利益的界定与追求也就不同。发达国家更多地是关注国家外部因素和发展利益,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家安全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和威胁,通常将巩固内部政权,维护主权独立,保障国家统一置于首位。

反映人类生存技术手段的发展水平。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促使人类总是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技术的每一次提升,生存与发展利益的每一次新发现,都改变着国家利益活动的空间,体现国家利益需求的边疆理念亦随之同步演进。15世纪的航海技术和19世纪的航空技术,把国家领土疆域由单纯的陆上领土扩展到了领海、领空;20世纪中后期起步的空间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大大强化了人们的“海洋国土”意识,并给国防和军事战略引入了全新的“高边疆”观;9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革命,更是催生了“信息边疆”的新理念。技术发展一方面导致了国家利益疆域和安全视野的扩大,另一方面也为国家战略边疆的延伸提供了物质基础。只不过基于对利益需求和实力强弱的权衡,以及国家价值观的不同,有的追求霸权式的绝对扩张,有的追求相互尊重的平等发展权。

体现国家地缘战略环境的变迁。在影响边疆观演变的诸要素中,由国家地理条件及周边地缘战略关系造成的不同安全环境十分重要。美国受两大洋的天然保护,本土一般不易遭受外敌攻击,因而能够大胆向本土外追求其全球战略利益。中国北有大漠阻隔,西、南两面有高山峻岭屏障,东、南两面有大海保护,地理上自成一统,很少有向外扩张的内因驱动,因而历史上的军事战略往往以国土防御为主导。当代陆地资源日渐枯竭,海洋资源战略地位上升,地理防御优势减弱,各国生存与发展的地缘战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有效控制战略资源和确保战略通道畅通更具战略意义,拓展边疆视野很有必要。

一个国家的边疆观基本上是综合考量上述因素进行选择的结果。积极主动的边疆理念,可以为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战略大视野、思维新平台,有利于克服军事理论发展中的惰性,也有利于提升影响世界局势的战略能力。顺应时代大势,主动实现边疆理念由本土向世界视角的转换,是科学理性的选择。(下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