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完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2004-04-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农工民主党中央 我有话说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应成为基本国策

●提高全民公共卫生意识

●建议成立国家应急行动中心

●建立精干的公共卫生队伍

编者按:如何进一步完善、健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农工党中央就此问题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拿出了一份系统化建议。

公共防疫体系的脆弱

我国政府长期倾向于采用临时性应急组织模式和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危机。这虽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结果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社会成本很高。同时,临时性应急组织机构随着危机的结束而解散,处理危机的宝贵经验不能够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和制度化,也不利于在其他范围内推广与应用。

在体制上,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应是一个以现场协调和及时采取疾病控制与预防措施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在突发卫生事件时起到专业支持的作用。国家对涉及到公共卫生的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其社会公益效能大为降低。各级公共卫生单位面临“自谋生路”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发挥正常职能。

应对体系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我国公共卫生应对体系至少应有六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具有独特的应对功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个体系应包括训练有素的公共卫生队伍,十分有效的公共卫生项目和政策评价机制,强大的流行病调查和卫生事件监测能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快速有效的公共卫生实验室和安全可靠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具有高科技信息化的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高权威和指挥决策机构。该中心包括领导决策系统、指挥协调系统、监控督查系统和执行运作系统等。平时授权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办公室组织,协调、演练,保证整个体系随时处于最佳准备状态。战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一经启动,即能24小时运转,信息畅通,资源充足,具有高效的指挥功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传染病病情报告和监测系统,症状监测预警系统,临床预防信息沟通交流系统,临床和预防医学专家信息库和生物、化学、核威胁信息库。疾病预防保健网,包括三级预防保健网,现场流行病学队伍,现场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预防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危机沟通与公共关系专业队伍和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医疗救治网,包括医院外医疗急救中心,三级医疗救治网络(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和中毒救治中心。医药器械应急用品储备系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消除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的后顾之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监测和评价系统监测,对危机处理的策略和措施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体系的完善和可持续性做好了机制方面的准备。

如何加强应急反应能力

预防为主。防病于未然,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应充分体现在体系的设计之中。我国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将潜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公共卫生应对体系有足够的应对能力,迅速控制局面。

提高全民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危机意识,从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该体系的建立将充分体现全社会大公共卫生的概念和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保证能够充分地调动、利用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沉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明确职责、赋予权限。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是掌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最高专业性机构。应将其中央CDC的科研职能转移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方面,使其专心致志地进行疾病的控制与预防。其工作重点放在事件的突发现场、全球性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处理,提出所采取的措施和意见。

建立高效的指挥系统和资源共享系统。在国务院建立国家应急行动中心,由总理直接领导,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负责全国性的组织领导,协调地方与军方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

完善人才建设和体系建设。我国公共卫生应对体系能否做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建立一支精干的公共卫生专业化队伍,能否体现高科技信息化,以及能否具有自我评价不断完善的可持续性功能。要依靠科学和法治,强调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在系统评价现有公共卫生系统的基础上,根据公共卫生应对需要来建设。在资源分配上,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建设和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维护和完善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