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凤凰卫视: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

2004-04-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辑手记

短短六天的时间,《凤凰考》如约如期地问世了。编辑室里到处飘逸着一股新鲜的油墨香味,作为这本书的责编,我深深地嘘了一口气。从拿到文稿开始,责编初审、主任复审、总编终审、二三连校、校软片、校蓝样、印刷厂装订,最后准时送到客户手中。如

此紧张,又如此流畅地做一本书,对于从事出版、编辑工作20年的我来说,还从未经历过。放松全身的筋骨,半仰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享受着“激战后”的悠闲与安宁,脑子里在思索、在回味《凤凰考》成本的全过程,在寻找令我感触最深的情境。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是凤凰台的“疯子”精神刺激了我和我的同事们,是社领导的果断决择、各相关部门的鼎力协作,成就了《凤凰考》的出版。纵观《凤凰考》运作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出版各职能部门环环相扣的重要性。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景宏

在对世界事务的表达上,华人声音一直缺席,即使有声音,也往往被西方强势媒体所淹没,其中主要原因是华语媒体自19世纪后期诞生以来,一直没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指出,“我们为什么要办一个华人资讯台呢,董建华先生称赞说我们办了一件好事。董特首说以往人们只能看到BBC和CNN,都是用西方人的观点来解读中国人或亚洲人的事件,这下我们终于有了用中国人的观点来解释亚洲新闻的频道了。”

凤凰卫视曾经也有过一次失误:因为引用了美联社的一则报道,提到马来西亚政府关闭了400所华人学校。但这是个谣言,是一个华人房地产商的圈套。对这个事件的报道使凤凰很被动,酿成了很大的风波。马来西亚政府和教育部,马华青年组织对凤凰提出了严重的交涉和抗议。凤凰不得不几次三番的道歉,在节目中作更正,直到主持人陈鲁豫采访了马哈蒂尔,事件才算平息。

谈到这次事件的教训,刘长乐说 “这件事情说明了几个问题 一是凤凰卫视在马来西亚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收视率很高;第二是我们完全用西方人的新闻视角去解读亚洲文化或事件难免偏颇;第三我们可以看到,用华人的观点来传播华人世界的新闻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凤凰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加大新闻节目的重量,力求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之后三个月,凤凰又推出了《时事开讲》栏目,开始就时事新闻进行分析,力争提供给全球华人观众“第一解释权”。很快,这个非常个性的评论栏目赢得了观众的厚爱。在此之后,凤凰有意识地增加了言论节目,并形成了一支优秀的评论员队伍 曹景行、阮次山、何亮亮和杨锦麟等,这些代表华人立场的评论员已经成为凤凰发出的重要声音。

里程碑:美伊战争报道

“我们会有和西方媒体不同的角度,从一个华人的视角来看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完全陌生的社会”。

――闾丘露薇采访手记

早在1982年,雷蒙・威廉斯就在一篇书评中写道 “电视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够使我们看到远方发生的事件……然而,距离在任何实际意义上都不是首要因素。”使战争显得遥远的方式产生了一种“距离文化”,战争由此很容易被其他地域的人看作是一场电子游戏,因为那是一场发生在他国土地上的战争。苏珊・桑塔格写道:“遭难是一件事,另一件事是容忍摄像机中遭难的情景,而后者不会必然增强良知和同情心。”正是电视图像令人们在接触现实的灾难的同时又免受其影响。

同样是这次美伊战争,在西方的电视荧屏上,我们能够看到战火轰炸的类似电影场面,但是却几乎看不到伊拉克人民的呻吟。而这次凤凰要展示的不仅仅是战争,还有战争带给人类的影响,因而凤凰卫视对这次战争的报道,为人类认识战争提供了真实的另一面。

在这次报道中,凤凰卫视的定位是“向华人报道世界的资讯,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一个华语主流媒体所应有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

与“9・11”事件报道不同的是,凤凰这次没有完全采用西方媒体的图像,而是派出了自己的记者。而派出自己记者的目的,就是尽量摆脱对西方新闻源的依赖,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将这场战争通过中国人的摄影机镜头直接展现给中国观众。为此,凤凰卫视派出5路记者在战地各个重要新闻点进行报道。这些位于战争前线的记者向全世界的华人发回了战争第一线的亲历报道,在华人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而凤凰记者闾丘露薇作为战火燃起后第一个重返巴格达的华人记者,因其出色的战地报道被誉为“战地玫瑰”。

“每当战争来临的时候,真实性总是‘第一个受害者’,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不变的真理。”海勒姆・约翰逊这句经常被人引用的话被认为是媒体与战争关系的最好注解。按照最常规的推理,对战争的直播应该是最原始的第一手信息,其客观性、真实性如其现场一样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和倾向性,战争不再透明,而人们也无法真正触及战争的真实。

在这场战争中,凤凰作为华语媒体,既不同英美参战国家的媒体,也不同于阿拉伯国家媒体,因而能够采取“第三者”的立场,站在华人的立场,用华人的视角透视这场战争,为观众提供了尽管不是全面,至少也是一个比较公正和真实的战争侧面。正如坐在直播间的凤凰主持人陈鲁豫说 “因为西方媒体对这场战争跟我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军队在前进,他们就表现出一种很兴奋的状态。所以我经常会说,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状况。我们要传达的只是战争的一个侧面。我尽可能的把我所能了解的表达出来。把我看到的伊拉克真实的声音表达出来。”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就是无辜的平民,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我希望人们能听到伊拉克的声音。伊拉克不是一个词语,它是由无数的生命组合起来的。”主持人陈鲁豫说。为了诠释战争给人类的灾难并呼唤和平,凤凰开始每天推出一部战争人文关怀系列片 《战争与和平》、《哭泣的伊拉克》、《战火巴格达》、《哀伤巴格达》、《文化巴格达》等。凤凰希望通过这些节目,让人们真切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尽管如此,弱小的凤凰还是不能和西方几大媒体相比,许多电视画面还依赖于它们来提供。但是凤凰没有把自己变成“CNN中文版”、“FOX中文版”。刘长乐说,“我们虽然也用了很多西方的东西,但我们只是把它作为白菜、豆腐,而佐料和烹调方法全是我们自己的。”在直播过程中,凤凰评论员杨锦麟多次对CNN的报道提出质疑,表现出一位华人职业传媒人应有的理性精神和深刻的文化素质。而凤凰所采取的“为我所用,以我为主”的原则,显示出主流华语媒体的冷峻独立视角。

对于凤凰在伊拉克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认为:“战争最主要的主角有可能邀你同行。但是这个舞台不是谁都能登上去的,这个随主角同行和共同出演的这样一种机遇是靠许多条件来培育的”,正是凤凰这些年来的不断追求和不懈努力,凤凰建立了一个华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2003年,是凤凰进一步确立其国际性媒体地位的一年。凤凰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国际传播领域的格局,虽然凤凰只讲华语,但是很多海外的媒体,包括西方媒体,已大量引用凤凰的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凤凰的影响已超越了华语本身。就全球公众的知晓权和文化的多元发展而言,凤凰向世界证明了媒体的多元并存,对于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世界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

2002年10月30日,《唐人街》剧组踏上寻访海外华人的征途,而这个节目正是凤凰卫视对“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这一媒体角色定位的具体实践。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一方面,他们可能在海外非常优秀,作出了很多成绩;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生存和奋斗背井离乡,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很容易需要找寻一种归属感,更需要被关注。凤凰卫视用《唐人街》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同时,凤凰卫视也希望能成为连接世界华人的纽带,让世界华人可以通过凤凰卫视来交流。

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角色定位中强调的一点就是“立足两岸三地,放眼全球华人”。所以,除去对世界华人的关注,凤凰卫视对两岸三地的关注则更是一种常态的行为。《一点两岸三地谈》、《台北直播室》、《香港Today》、《纵横中国》……凤凰卫视希望通过这些栏目,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为两岸三地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这对于加强两岸的理解和交流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凤凰把自己视作华人的纽带,目的就是要让世界华人不是作为一个个体,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从而生发出更大的力量,但为什么不是别的媒体,而是凤凰呢?

让我们看看凤凰的“砝码”―――

技术条件:从技术上看,凤凰具备了“拉近全球华人距离”的技术条件。1996年3月,凤凰卫视中文台开播,覆盖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整个泛亚地区;1999年8月,凤凰卫视欧洲台在英国伦敦正式开播,全面覆盖欧洲25个国家。凤凰卫视欧洲台的建立是凤凰卫视开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2001年1月,凤凰卫视资讯台和凤凰卫视美洲台同时开播。凤凰卫视美洲台成功地在美国落地。至此,凤凰卫视已经覆盖了亚太、欧美、北非七十五个国家和地区,使凤凰卫视有可能成为沟通华人世界的纽带。

地缘优势:从凤凰卫视自身的地缘特色和文化背景上看,它的确具备很多其他华语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凤凰卫视地处香港,又能在内地落地,一方面占据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地利,另一方面又依托中国内地这个华语文化的传统家园。所以凤凰在发挥连接两岸三地的桥梁作用方面,目前几乎是没有媒体可以替代的。

发挥在世界华人中的纽带作用,凤凰同样是有优势的。世界华人群体由于既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响,本身就呈现出一种中西交融的复杂特质。而这种特质也正好是凤凰所具有的,凤凰因此也更容易为他们所认可和接受。与西方媒体相比,作为华语媒体的凤凰,在传播角色的亲和力上都要优于它们。这样也就更利于发挥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的纽带作用。

再次,凤凰卫视与新闻集团的特殊关系,也使凤凰卫视在开拓世界华人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优势,借助新闻集团的背景,凤凰卫视可以更轻松地进入西方主流文化圈和打开西方华语卫星电视的市场。

这些优势为凤凰胜任“华人纽带”的角色添上了足够的砝码。

凤凰在发挥自己“拉近全球华人距离”的纽带作用的同时,也一直力图传达着凤凰的“大中华”理念。

首先,凤凰的“大中华”理念很易于得到海外华人群体的认可。海外华人虽身在海外,但大部分人有着浓厚的中华情结,“大中华”理念能让他们有找到一种文化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凤凰卫视也成为实现这种归属感的重要媒介。凤凰的品牌内涵也就要远比一个媒体丰富得多了。

其次,凤凰所谓的“大中华”理念,其实是要实现凤凰的一种“无国界传播”。这里的无国界,是地理上的无国界和概念上的有国界的结合。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内地观众觉得凤凰是境外台,而港台观众又觉得凤凰是大陆台。虽然地缘上的优势给凤凰带来了很多优势,但其实,凤凰非常不希望每个地方的观众对它都有一个地理上的限定,因为这种限定从长远看,是不利于凤凰在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人群体中的发展的。所以,凤凰需要用“大中华理念”这个概念上的国界来弱化凤凰在现实地理上的界限,从而更利于凤凰品牌未来的发展。换句话说,凤凰就是希望通过“大中华理念”的建立,让所有的华人都能够接受和认可凤凰卫视,而不要老去计较凤凰究竟是境外电视台、港台电视台还是大陆电视台。

这其实是一个策略务实与概念先行的问题。在与眼前利益相关的具体问题上,策略要务实;在关系到长远发展的问题上,概念要在一定程度上有预见性。“大中华理念”的提出,与凤凰卫视世界级华语媒体的定位是暗合的。凤凰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传媒舞台,由于凤凰地理位置和资本背景的复杂,凤凰非常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家”,这个家不是香港,也不是中国内地,更不是新闻集团,而是“大中华”。在这里,凤凰同样是用“大中华”来弱化地理界限,拓展自己的空间背景,力图在世界传媒舞台上实现“大中华”背景下的无国界传播。

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

信息的传递遵循着和水流一样的原则。水总是往低处流,信息也是一样,总是从有信息的地方向没有信息的地方流动。一条简单的信息,对于已经拥有它的人而言或许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但那些还没有得到它的人却对它有着强烈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关系就好像地心引力和水流的关系一样,在这种特殊“引力”的作用下,信息也就流动不停。

水流动的渠道是河床,传播媒介就是信息流动的河床。信息能自由流动,但事实是,谁掌握了传媒,谁就能控制信息的流动。而现在的情况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资源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信息的流动性和西方世界的传播强势决定了世界传播走上了一条单行线:从发达媒介到不发达媒介,从强势文化到弱势文化,从西方到东方,从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

华语文化也正处在传播弱势群体当中。尽管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华人,但有资料显示,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新闻80% 90%由美国和西方的英语媒体所垄断。华语文化和其他传播弱势群体一样,在这个所谓的信息社会和“地球村”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施拉姆说过,“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一方面,我们不能否认传播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客观上,世界传播为许多落后国家带来了先进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在这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中不一定就是必不可少,但至少可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这同时也在总体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普及和进步。很少有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主义会狭隘到排斥当时的世界先进文明的地步,而汲取的重要渠道就是国际化的传播媒介。

但是同时,不平衡的传播格局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使得弱势国家或群体丧失了对信息的主动选择权。选择权的丧失意味着在很多和信息相关的决策中势必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信息的被动接受带给我们的只会是一个西方发达国家或媒体依据自己的利益选择好的片面的世界。

其次,不平衡的传播格局带来的文化冲击也是巨大的。面对强大的西方媒体和它们背后相对强势的文化,不发达国家的媒体的确太弱小了,以至于即便本土文化再古老再悠久也无法有力地传达。在这种只有接招没有还击的较量中,民族文化的被蚕食和日渐消亡几乎就成了必然趋势。

世界传播不平衡的现实我们必须面对,但是显然不能寄希望于所谓的“帝国主义”们声音小一点,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凤凰在打破世界传播的单行线,打破华语媒体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失语状态,作出了自己积极的努力。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凤凰卫视进行了36个小时的连续报道,最重要的是凤凰卫视以华人的视角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解读。一方面表示了对恐怖袭击者的谴责和对“9・11”遇难者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客观地指出美国此前的很多政策是“9・11”事件的导火索。而当时其他媒体的情况是,在CNN为代表的英美媒体那里,本・拉登是一个恶魔,是恐怖事件的罪魁祸首。在代表阿拉伯媒体的半岛电视台那里,则是看似完全客观、无所谓对错地将本・拉登的讲话录像完整播出。凤凰卫视在这次报道中,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报道者,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角色优势,从华人的视角出发,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解读者。凤凰卫视也因此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9・11”报道中的凤凰虽然采用的仍然大部分是来自西方媒体的素材,但凭借独特视角的解读,向世界发出了华人的声音。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凤凰再一次为人关注的原因是它的战地记者从前线发回的现场报道。闾丘露薇和其他的凤凰战地记者们打破了以往重大国际新闻事件中难觅华人记者身影的状况,同时也使凤凰作为一个华语媒体独立地出现在了战地现场。凤凰又一次把华人的声音传递到全世界。

拒绝失语,争夺华语权的努力,一方面来源于凤凰的媒体责任心。作为一个媒体,凤凰比一般人更知道“失语”意味着什么,同时也深深地知道作为一个媒体在失语中所该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凤凰卫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华语媒体,客观上也要求它在世界上不能沉默。

关键是凤凰争夺华语权的努力应当是常态的,而不是因新闻事件的大小而又有所起伏。一方面当然要抓住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时机;另一方面也应当努力做好平时的新闻报道,使凤凰对世界发出的声音有着一定的持续性。

凤凰其实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首先,凤凰卫视中文台、欧洲台、美洲台一共已覆盖70多个国家,为凤凰提供了“凤凰影响力”广度上的保证。而资讯台的开播,又为凤凰提供了报道时间上和深度上的频道资源保证。

“向世界发出华人声音”作为凤凰的媒体理想,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仍然是一个进行时。在凤凰向着这个理想一步步迈进的过程中,凤凰也呈现出一种华人本位的国际化特色。

本文摘自《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一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