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开发“银发”人才资源

2004-04-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畅 我有话说

一次,笔者与几位老专家聊天。问及退休以后干什么,他们异口同声 在家看护孙辈,替子女烧饭做菜。而当问及专业特长如何进一步发挥时,他们则黯然神伤,嘘唏不已 再无用武之地,只能渐渐淡出。

在一般人眼里,退休便意味着工作的结束,而含饴弄孙似乎是老年人才退休以后的必然归宿和唯一选择。然而,对退休了的人

才而言,他们可能更愿意利用空余的时光,多充些电,再发挥些余热。事实上,这也恰恰是老年人才退休以后调适心理,保持健康、年轻心态的必然需要。在澳大利亚,一位叫容・菲奇的老人曾以92岁高龄获得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工程学博士学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退休以后,他写了两本关于自己在铁路工作的书。他说 “年龄当然不是障碍,我觉得自己很年轻,还想干点什么,所以决定读博士。”

老年人闲居家中,往往会有寂寞无聊之感。对那些有专业特长的老年人才而言,没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力无处使,更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众所周知,老年人才历经人生风雨,不仅积累了可贵的人生阅历,更积聚了所从事专业的丰富经验。退休,并不意味着人生步履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这些能力、水平的衰亡。齐白石曾手书条幅 “不教一日闲过。”90多岁仍每天挥毫作画,且精品频频。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虽已年届耄耋,但依然对语言学研究和翻译工作孜孜不倦,“不知老之将至”。此外,钱学森、黄昆等一大批科学家,进入老年以后,依然乐于钻研,并屡有新成果问世。所以,积极而合理地开发老年人才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其创造发明、经验绝活得到更好的延续和传承。

对于我们这个人才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说,加大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是整个人才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须臾不可忽视。从目前来看,国人的平均年龄近70岁,这就意味着很多人在到达退休年龄时,还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且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据报道,我国现有老年知识分子2900万,退下来的有近600万。这些老年人才如不好好利用,当是一种遗憾。因此,我们要顺应这种变化了的情况,对老年人才的使用作出相应调整,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加大对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可喜的是,据媒体报道,我国将有计划地投资设立老年人才交流、老专家咨询服务、老干部技能培训等企业和民办机构。同时,资助拥有特种工艺、特种技能的老年人开展传艺活动。另外,还将通过筹建老年人才市场、召开老年人才招聘会等活动来开发老年人才资源。这些举措必将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此而论,开发“银发”人才资源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