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一瞬铸就红色人生

2004-04-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严远婧 我有话说
徐肖冰1916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建国后参加摄制了《新政协筹备会议》、《开国大典》等重大纪录片的拍摄。

初春的北京,在北太平

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一幢普通的宿舍楼前。一对衣着朴素的老年夫妇相互搀扶着走出大门,金色的夕阳在他们脸上映出异样的神采。一般人已很难认出他们就是著名的中南海情侣摄影家徐肖冰和侯波,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一幅幅记载历史瞬间,记载伟人的珍贵相片。前不久,他们刚在法国举办了影展,而今又行色匆匆,即赴英国举办他俩的摄影作品展览。

30年代初徐肖冰就在上海“天一”、“明星”等影片公司工作,担任当时《桃李劫》、《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轰动全国的重要影片的摄影工作,是上海左翼戏剧的骨干成员。但原本可以在上海滩做个有名摄影师的他,被1937年卢沟桥的炮火震碎了所有艺术救国的梦想。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徐肖冰冲破国民党重重封锁、阻挠,于当年底到了延安,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红色摄影”生涯。

徐肖冰谈起在延安的拍摄活动,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当属第一次给毛主席拍照。“那是1938年冬天,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四大队讲演《论持久战》。他讲得非常吸引人,会场不断爆发出笑声和掌声。那天的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我举着相机,想从正面给主席照几张照片,可是镜头里满是攒动的人头,就是看不见主席。没办法,我只好绕到旁边,拍主席的侧面,选择的角度刚好可以带上一些听众。”这张照片后来成为我党我军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而被一发再发。

著名作家方纪写了一篇影响颇大后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散文《挥手之间》,记述的是毛主席1945年赴重庆谈判,在延安机场登机时向送行群众的历史性的挥手。而这篇散文的立意和命题均发轫于徐肖冰所拍摄的那幅照片。

徐肖冰回忆说:“那天,我早早来到机场,选择好拍摄角度。主席是坐着美军观察所提供的吉普车到机场的。他穿着灰色中山装,头上戴着周恩来同志送他的一顶盔式帽。他一边登飞机,一边挥动帽子向群众告别。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去吉凶未卜,都替主席担心。可主席神态安详,就像走个亲戚串个门,一点都没有紧张。就在他走到舱口,回过身向群众挥手致意的瞬间,我抓拍下来。”

方纪在文章中动情地写到:“请感谢我们的摄影师吧,为人们留下了这刹那间、永久的形象;这无比鲜明、历史的纪录!正是在这挥手之间,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过程,表现了主席的伟大性格。”并说“愿所有的人,通过这张照片,能够理解和体会”那场决定了历史命运的斗争及党和毛主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历史已经过去了近60年,尔后,凡是记录这段事实的文章,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无不通过各种手段再现这一历史性挥手的镜头,足见此帧作品影响之巨大、长远!

1942年的春天,在鲜花烂漫的延河岸边,19岁的侯波嫁给了27岁的徐肖冰。当时有人曾劝侯波对选择这位大上海来的知识分子要慎重,但她看到的是一个冒着日寇的枪林弹雨,手持相机的战地记者。婚后两人一直相濡以沫,相扶相携。建国后,他们在中南海警卫局摄影科一干就是12年,后来徐肖冰调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侯波调到新华社摄影部,他们依然以拍摄领袖们的活动、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为重点。在用镜头记录领袖的日子里,在他们奉献青春纪录历史的几十年时间里,徐肖冰参加摄制了《毛主席朱总司令莅平阅兵》、《新政协筹备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第一辑》等脍炙人口的新闻纪录片。侯波拍摄了《开国大典》、《国庆节》、《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和毛泽东会见各国元首、友好人士、接见全国各界著名人士等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

2003年7月5日,徐肖冰、侯波的“伟人毛泽东”展览在一年一度的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引起极大轰动。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在法国,有不少毛泽东的崇拜者和研究者,他们中许多人收集了不少有关毛泽东的工作生活照片,而“伟人毛泽东”摄影展则成为法国该届摄影节的最大亮点,给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东方最真实的红色历史记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