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代旋律

2004-04-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石英 我有话说
《诗刊》已走过了47个年头。自它创刊至今,我都是它的热爱者之一,是它的产生和发展的亲历者。

多年读《诗刊》,作为一个《诗刊》的作者和读者,我强烈的感觉是它的路子正。所谓“正”,就是选诗的眼光有一定的原则,比较公正有准头。所谓“正”,是刊物所选诗的格调比较健康,比较优美,比较大气。《诗刊》所发

表的作品,从基调上说,大体能表现我们时代的正风正气。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诗刊》所选发的有关诗作。

作为一家面向全国的诗歌作者和读者的刊物,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无疑是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不大容易做得完善的难题。但我从较长时期《诗刊》版面所反映出的总体面貌看,他们做得相当出色。面对今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的客观现实,编者既要热烈地面对和投入,又应保持较为清醒的头脑。譬如说,近些年来许多诗作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诗作者在诗歌创作中的现代趋向,无论是在题旨、构思、意象和其他一系列表现手法上,都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这其中,肯定有令人可喜的创新(包括合理的汲取),但不能否认,也有与真正诗歌艺术无缘的杂质。作为一家全国性的诗刊,就要选取其中确具有较好品位的诗作热情地推出。当然,这种推出需要有“度”。“度”,是一种眼光,是真正的水平的无声体现。这种“度”,无疑包括合理的引导,只不过这种引导不能简单化、单一化。通过诗评表达较明确的意向是引导,而推出有代表性的诗作以引人注目也是潜移默化的引导。总之,在总体布局和作品面貌上均应较好地反映出这种包容性和多样化。如主旋律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老、中、青诗人作品的松菊兰齐芳;特别是不同流派,不同风格、在大的格调之下的多种口味的艺术享受更是极其重要,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刊物生命力所系。诗的美质有多种多样。《诗刊》的编者显然注意到了此点。

《诗刊》非常注意鼓励培养诗歌创作的新生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还将此视为诗歌发展前景的希望所在。近两年来的一个大举措就是创办了“下半月刊”,专门选发青年诗作者的作品,尤其是“青春诗会”上青年诗人的力作最为令人瞩目。年轻的诗作者最迫切需要上佳的营养,《诗刊》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苦心,还是为了多出好诗。刊物的编辑们,精品意识都相当强。在一些可以称为精品的诗作中,有名家的力作,也有不那么知名的诗作者“闯”出来的佳篇。后者也许由于经验等方面的原因,质量还不够稳定,但偶成好诗,常能进入编辑们慧眼,较少遗珠之憾。

但我同时认为,《诗刊》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还是存在的。譬如:较大量的还是个人化感情天地和小感触的作品,而“经国大业”(不是大而空)、民声民气、生态环境、责任意识等等,还很少真挚、结实、诗意盎然的力作。这当然不止是一个诗歌园地的问题,也是整个文学领域主客观多方面尚须解决的问题。但诗歌作为最直接,最强烈、最有震撼力的声音,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在这方面,《诗刊》的编者和读者会一直努力,引用一位老诗人的诗句云:“它们都不满足这狭小的世界,它们有许多梦想和希冀,世界竟这样神奇而美丽”。事实正是这样。


图为作者石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