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环境宽松 学术民主

2004-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杜灿屏 陈拥军 朱士正 我有话说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有机所)麻生明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实验室。该实验室1989年正式建成部门开放实验室,并于2001年4月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7年以来,年轻的科学家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开拓创新,逐渐成为活跃于世界有机化学界

的一支独特的科研创新群体。

在这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由老中青科学家组成的研究群体中,先后有7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人获香港“何梁何利”奖,3人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2人获香港求是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3人获上海市“启明星计划”资助。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个研究群体中,每一位研究骨干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非常优秀的研究成果,他们的成功经历为这个研究群体增辉。

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的麻生明研究员是现任实验室主任。他1992―1997年先后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麻生明回国工作并很快组建了课题组,瞄准世界公认的热点研究领域开展现代合成化学的研究。1999年他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香港求是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以来他已12次应邀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在麻生明于1997年接任实验室主任时,室内当时只有两位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他敏锐地意识到高水平的研究室必须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研究群体,实验室必须不断引进和培养优秀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在他的领导下,一批年轻而优秀的科学家得以在实验室内脱颖而出。

现任该实验室副主任的侯雪龙研究员已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部分工作申请了专利,其工作被同行引用400余次;姜标博士1994年12月从美国杜邦公司回国后,一直从事不对称有机化学合成化学、甾体和萜类化学、含氟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杂环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他在国际重要专业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获国家专利和美国专利号19项,其研究工作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吕龙博士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科院第三届优秀青年称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各种人才基金资助,迄今已发表论文31篇;施敏博士1991年在日本大阪大学工学部获博士学位,迄今共发表论文近百篇;丁奎岭博士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2002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唐勇博士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来有机所工作,现任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兆国博士2000年5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来有机所工作,他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篇,参与完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赵刚博士的研究领域是过渡金属参与不对称反应、天然产物全合成的研究和有机氟化学的研究,迄今发表论文19篇。

宽松的研究环境,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是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显著特点。组内成员发挥了互补的优势。他们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渠道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参加学术交流。他们还从提高我国金属有机化学整体研究水平的高度,设立了面向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开放基金,以吸引一些国内优秀青年科技人员从事高水平的合作研究。现在实验室已形成了你追我赶,公平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正以活跃的学术思想、严谨的学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令人鼓舞的成果,引起世界金属有机化学研究领域对中国人的尊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