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要重视培育领袖型创新企业

2004-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东 邹祖烨 我有话说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加强技术创新和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只有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区域竞争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收入。

不必都去冲击500强

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应以扶植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为重

点,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成果的主要吸纳者、创新人才和经费的主要投入者、工业知识产权的主要拥有者、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及产业未来技术的主要引领者。

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关键是要重视培育领袖型创新企业和标杆型创新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四类,简称为“大、快、新、佳”。

第一类是以“全球500强”、“中国500强”为代表的大型公司,他们对技术创新方向、创新资源、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拥有强大的控制力量,处于行业的领袖地位。

第二类是以速度取胜的高成长型企业,如全美500个成长最快的企业 INC500 ,他们竞争力强,成长速度和市场占有率增长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类是以科技创新取胜的,这些科技型公司是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 简称“500新” 。

第四类是以效益取胜的,如以“全球500佳”为代表的“隐形冠军”公司,他们是在专业领域领先的中小公司,可能默默无闻,规模也不一定很大,但效益非常好,是中小企业的佼佼者。领袖型和标杆型创新企业可以是世界级、国家级、地区级等不同层次的。在实践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制度优势和发展水平,有的可以重点扶持冲击500强的领袖型企业,有的可以重点培育500快、500新、500佳的标杆型企业。这样各类地区都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和发展重点,而不必都盯着去冲击500强。

硅谷模式不是唯一的

谈及区域创新体系,美国硅谷是最多被提及,也是最值得学习的。硅谷成功的关键是形成了一个区域创新网络。硅谷经验揭示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内涵。

但硅谷模式不是唯一的,还有许多其他值得借鉴的模式。如欧洲的芬兰 Finland 、爱尔兰 Ireland 、荷兰 Netherland 、瑞士 Switzerland 等国家 简称四个“LAND” ,近些年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芬兰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人均GDP始终保持在世界前15名左右。在近几年的国际竞争力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世界经济论坛《2003 2004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芬兰更是取代美国排名第一,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爱尔兰是一个国土面积仅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仅370万的小国,近些年在软件等领域迅速崛起,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被誉为“凯尔特小虎 the Celtic Tiger ”。根据2001年3月经合组织 OECD 公布的数据,1998年,爱尔兰的软件出口额即超过了美国和印度,居世界第一位。荷兰、瑞士的人均GDP、创造力等也都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国家共同的特点是国土较小,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单一、市场狭小,难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因此,这些国家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各地区学习借鉴。

这些国家针对自己的特点,坚持对科技、教育的持续投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研发、产业化以及服务体系,形成了网络化的创新体系,以此支撑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如爱尔兰的软件产业、芬兰的通讯产业和森林工业、荷兰的电子和花卉业、瑞士的精密机械、钟表和食品等。还培育出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如芬兰的诺基亚、世界森林工业巨子斯托拉恩索公司、世界最大造纸机械生产商梅佐公司,瑞士的食品巨头雀巢、制药巨头罗氏和诺华、ABB、劳力士等公司,荷兰的飞利浦、联合利华、壳牌等公司,爱尔兰则在软件产业领域形成相当规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颇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群等。

这些“LAND”的经验表明,任何地区,包括一些资源相对贫乏和经济落后的地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独具特色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关链接●

关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一,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加强对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和设计,建立交流与评价机制,协调和改善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第二,促使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重点培育各类领袖型和标杆型创新企业;深化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改革,增强其创新活力,打造社会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使技术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大力扶持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形成完善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第三,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成长与流动,有利于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有利于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政策、机制和措施。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四,尽快启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试点。重点加强以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为枢纽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跨省市的国家战略发展重点区域的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面向农业区域的技术支撑网络建设;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体系模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