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国妇女的呼声

2004-04-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 我有话说


游行示威的人群

4月25日是美国的星期天,就在这一天,姹紫嫣红清风和煦的美国首都华盛顿又平添了一道多年未见的风景线:来自全球

50多个国家和全美各地的数十万妇女在市中心地带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将国会山至华盛顿纪念碑中心轴线上的一条宽阔大道挤得几乎水泄不通。她们的主要诉求就是要求妇女地位全面平等,在生育和堕胎方面拥有自由和选择权。

始料未及的游行规模

从25日清晨开始,参加游行的人们开始向美国国会山一带集中。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沿着著名的宾西法尼亚大道向前推进,至中午时分,国会山前面大约一英里长的宽阔大道上挤满了踊跃参加示威的人群。华盛顿市政部门原来估计游行人数最多不会超过50万,但据事后警察部门的非正式估算,当天的游行人数介于50至80万之间,可称为华盛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游行集会之一。据游行组织者介绍,以前规模较大的游行也有几次,如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发表其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时的集会,当时参加人数约为25万;1989年为争取女权在此间举行的游行曾汇集了大约50万各界民众;1992年妇女要求堕胎权利而举行的游行人数更高达75万。

参加25日游行示威的成员大多是中年女性,但其中绝不乏携带年迈母亲、女儿和丈夫者。有的甚至是全家或一家3代参加游行。游行队伍高喊着“让堕胎合法化”、“我的身体不是公共财产”等口号,从白宫前缓缓通过。

争取妇女堕胎权

这么多来自美国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和不同阶层的女性参加示威游行,争取自由堕胎的权利和自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们对布什政府有关政策的强烈不满。在美国,堕胎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甚至带有某些感情色彩的话题。美国最高法院早在1973年就曾作出裁决,宣布堕胎是美国妇女享有的宪法权利。但现任总统布什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除强奸以及近亲结合造成的怀孕外,坚决反对以任何其他理由堕胎。为此布什政府在2001年就作出决定,禁止堕胎者和为堕胎提供咨询的非政府机构享用政府提供的资助。2003年11月,布什签署新的法案,规定一旦胎儿已基本成型,将禁止医生给怀孕妇女实施堕胎,违法的医生将被判处两年徒刑。这是1973年以来第一个对堕胎进行严格限制的法案,因此在美国民众特别是在广大妇女中引起强烈反弹。

反对这项法案的人士担心,如果该法案长期付诸实施,当局有可能最终禁止任何类型的堕胎。妇女们担心与她们自身健康有关的其他权利也将受到侵害,包括避孕和接受性教育的权利等。因此她们提出,该法案违背美国的宪法宗旨,并投诉于美国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同意对此予以审理,但结果尚难预料。

众多名人参与游行

在25日的抗议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民主党女性领袖人物、现任参议员希拉里和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出席了游行集会前的早餐会并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话。她说,近12年以来,我们没有采用游行的方式表达对堕胎的想法和意见,因为我们曾拥有过一个尊重妇女权利的政府(指克林顿政府)。避免今后再次爆发示威的唯一选择,就是通过今年11月份的大选改换总统。

25日下午一时左右,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出现在游行队伍中。参加游行的还有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这位目前在美国政坛颇有影响的国会议员在集会上表示,这次游行示威是为了全体妇女同胞生活得更好。堕胎问题应由妇女自己来决定,而不是那些政客们。

除著名政客外,参加游行的还有来自其他不同行业的重量级名人。其中包括好莱坞影星谢泼德和乌比・戈德堡,歌唱家迪弗兰克和莫比以及美国女性崇拜对象帕特莉娅・艾尔兰等。

游行背后的政治因素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因此堕胎问题以及其今后的政策走向不仅为广大选民所关注,并成为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争夺选民和角逐的一个重要砝码。25日的游行示威活动也再次使人明显感觉到其中难以回避的大选因素。在集会的早餐会结束后,希拉里上午11时左右出现在游行讲演台上。她开场不久就直接切入大选议题。她说12年前堕胎的支持者们在华盛顿举行了同样的示威游行,仅仅6个月后她的丈夫克林顿就当选为美国总统。因此今天并不是为了游行而游行,游行本身并不能改变在本届共和党政府主导下美国前进的方向,大家要把这种动力带到11月份的总统大选中去。

《华盛顿邮报》载文指出,这次游行组织者的另外一个基调是“反布什”。就在布什2001年刚担任总统不久,他就明令禁止美政府向资助堕胎或向堕胎提供信息的国际组织提供任何资金援助,后又签署法案,明确规定伤害或杀死胎儿(如堕胎)为罪行,要受到联邦法律制裁。这些措施引起妇女组织和女权主义者们的强烈不满,这也是“4.25”大游行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