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扶持贫困旗县完成“两基”

2004-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高平 我有话说

记者:您刚刚从锡盟地震灾区调查回来,那里的受灾学校已陆续恢复上课。据了解,当地农村牧区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不高,这种情况在内蒙古非常普遍。您认为当前内蒙古教育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郭明伦:我在

锡盟看到,由于建设时投入不足,质量不高,这次地震造成严重“内伤”,有相当一批教室不能用了。在内蒙古有好多学校像锡盟地区一样散落在农村草原,规模不大,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简陋。当前我最揪心的就是农村牧区教育。要说内蒙古教育最大的难点,恐怕就是农村牧区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财力、物力放在农村牧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上,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贫困地区尽快提高办学质量,扶助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好的教育。

记者:现在内蒙古农牧区教育到底存在哪些较难解决的问题?

郭明伦:内蒙古农牧区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一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内蒙古和大多数西部地区一样,由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原因,经济发展落后,教育经费短缺状况比较严重。实行“一费制”后,大部分旗县财政不能对因此造成的教育经费缺口予以补足,大量学校仅靠一点学杂费和借贷勉强维持。农村牧区中小学普遍缺乏日常公用经费,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因家庭困难不能如数交付学杂费,致使学校欠债累累。据统计,内蒙古“两基”已达标地区累计欠债6亿多元,拖欠教师工资达10亿多元。二是农村牧区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偏小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三是民族教育“两主一公”的政策规定没有完全落实。民族教育“两主一公”的办学形式,是内蒙古在发展民族教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实行“两主一公”,关键是要解决好“寄宿制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问题。按现有民族中小学住宿生数和助学金最低标准计算,全区每年需1.3亿元。但多数盟市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致使民族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欠费现象严重。面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认为必须优先扶持发展农村牧区教育,迎难而上,从最困难的环节入手,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对内蒙古来说就是要完成贫困旗县的“两基”攻坚任务。“两基”达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只有通过“两基”达标来推动和带动农牧区教育跃上新的台阶,新的水平。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两基”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记者:内蒙古101个旗县中有27个旗县没有完成“两基”达标,今后采取什么措施确保“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

郭明伦:内蒙古27个未“普九”的旗县,有16个是属于国家重点扶贫旗县,有9个属于自治区重点扶贫旗县,有2个是边境旗县。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拮据,农牧民收入不高,办学条件非常困难。“两基”攻坚的任务非常艰巨。

为此义务教育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旗县政府的统筹职能;非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建立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于办学的新格局。要继续下力气抓好危房改造、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工程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牧区学校要进一步调整布局,解决办学分散、规模效益偏低的问题。同时做好农村牧区教师的培训工作和贫困学生控辍保学工作。

记者:内蒙古最近确定要在2007年农村教育实现“三大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在全国还是首次,也是自治区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一种承诺。它的意义何在?

郭明伦: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和一系列相关政策,这将有力地推动西部教育加快发展。内蒙古到2007年基础教育要实现“三个基本”:一是在全区基本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目前尚未达标的27个旗县全部实现“两基”达标,使义务教育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二是基本消除中小学现有180多万平方米D级危房,使孩子们能够在安全的教室里上课,散居在社会上的住宿生能够返回校园居住;三是基本实现农村牧区中小学“校校通”,通过现代远程教育,使基层农牧民子弟直接享受到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届时,内蒙古的农村牧区教育水平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