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每周上大课 现场搞评议

2004-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放 我有话说

山西省潞城市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自2002年9月启动以来,全市160所中小学校,7692名学生,433名教师参与了实验。该市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在狠抓教师观念更新、通识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推出以课代研、以课代训的“周周上大课”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课程改革方式的新转变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2002年潞城市成为山西省首批课改实验基地,周大课正是产生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新事物。“周周上大课”就是每周六安排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大型教研活动,参加人员主要是全市同年级同学科的全部教师,同时邀请区域内行政长官客座参加,动员区域内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旁听。形式有: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展示课、同学科擂台赛、专题讲座、报告会等等。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推门听课发现新秀,推出人才推进课改;第二阶段是局长点名人人作课,个个登台强制提高;第三阶段是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兵强将送教下乡。凡参加听课的教师都要参加评课活动,对作课教师现场评议、当场打分,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三分作课,七分评课。

通过上大课确实让原有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过去的教育中,是以教师“教”为主,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讲课以教材为中心,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考虑的是如何记忆、模仿、机械训练。而如今,课堂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们发挥了指导、启发学生的作用,如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会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让孩子个性得以充分展现成了教师们不断要思考的问题。这一转变,也让教师们在进行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作为课程的指导者、组织者,没有创新的教师就没有创新的学生,这不仅是孩子们需要改变的过程,教师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学观念必须发生转变。这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去达到的目标,教师们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科学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传授的交流手段是极其狭窄的,往往仅限于纸面上的公式推导或计算,而科学教育中的交流应当包括学生能准确、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科学思想,正确运用科学术语,具有一定的说理能力。学生通过与别人交换看法,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改进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并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学会”变成“会学”。纵观一年来的实践,“周大课”活动的确引发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了,创新意识增强了,教学手段先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其次是家长对课改理解了、支持了,社会对课改放心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了、会说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习环境宽松了,求异思维发展了。实验班的学生不但敢于质疑教师,而且对学术权威编写的教材也敢发出“不同的声音”。据不完全统计,实验班学生对教材质疑达到70多处。

每周大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促进了教育的开放和教法的放开,促进了教育、社会一体化,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整体提高。每期“大课”,教育局都要以海报的形式告知市民,同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听课人不仅有教师,而且还有市乡村三级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这样做,把教育置于全社会的参与之中,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了过去闭门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开放模式。学校、家长、社会、政府的全方位参与才能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真正的实效。其中,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全社会支持课改的力度越大;教师的课改意识越浓,课改成功的希望越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好,课改的成效就越明显;家长参与的范围越广,全社会对课改的认识就越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