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农科院靠科技提升“兴农”工作

2004-05-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5月14日电 “我们的目的就是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现在我们正在忙着准备4月底在江苏和浙江举行的‘水稻新技术现场推广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科技推广处副处长文学现在特别忙。如今,围绕服务“三农”,各种形式的科技兴农活动在农科院比比皆是,用科技为农民增收

、农村稳定、农业发展而出力流汗、做好服务的“兴农”工作意识在该院已蔚然成风。

农科院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工作特别“上心”,组建了由院长翟虎渠、副院长刘旭、屈冬玉为首、9个研究所和院机关的25名专家组成的院科技扶贫专家咨询小组。院里专门划拨经费,针对扶贫工作中的魔芋软腐病和贡水白柚退化病生产技术难题,由环发所和柑橘所组织科技攻关;蔬菜花卉所、畜牧所和茶叶所也各自组织了科技推广项目;畜牧所、蔬菜花卉所、农业环境与持续发展所、柑橘所和茶叶所等单位的14位专家赴湖北省恩施州的4个县开展科技扶贫活动。专家们按专业及承担的扶贫任务分组,对来凤县生猪饲养技术、反季节蔬菜生产、咸丰县的魔芋生产、鹤峰县茶叶生产、宣恩县的贡水白柚等产业发展技术瓶颈问题深入调研,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性意见。

副院长刘旭介绍,目前,在贵州等地推广的百余项技术成果已取得显著成效,实施的“100万亩杂交玉米高产攻关”项目,使玉米亩产量增产70多公斤;“推广马铃薯温饱工程”使马铃薯产量成倍增长,初步解决了当地几万农民的温饱问题;“茶叶基地建设及名优茶开发”项目创出的名优品牌茶让农民腰包鼓了起来。

随着我国农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科院在搞好中西部科技兴农的同时,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着力加强与北京、天津、上海及河北等地的科技合作和项目实施。

院长翟虎渠介绍,目前在河北廊坊市建设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力争在3―5年内建成国际一流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试验、成果展示和产业孵化平台。

翟院长介绍,农科院与北京市大兴区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5项,领域涉及区域农业规划与发展模式的宏观研究、农产品加工、蔬菜花卉标准化生产与快繁、优质精品水果、瓜类生产与储藏、奶牛及畜禽高效饲养技术等,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与天津市的科技合作也是硕果累累 一是新品种的引进促进了地方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二是提升了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和质量稳定性,牛、羊饲养总量和牧草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三是推进了林果业跨越式发展,该院果树所提供的冬枣苗木组织培养技术和冬枣贮存保鲜技术,为加速实现天津大港区10万亩冬枣产业化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