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心温暖社区青少年

2004-05-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江长春 李禾丰 本报记者 王绍雄 我有话说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各大社区,“老少共建”、“老少同乐”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沐浴阳光的青少年们正茁壮成长。

革命传统和道德教育占领社区教育阵地

章贡区是赣州市中心城区,该区42个社区先后成立了社区关工委,300多位老同志直接参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关工委下设革

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扶贫帮困等小组,以丰富多彩、规范有序的活动创优社区环境、教育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该区注重挖掘“天竺山革命烈士墓”、“赣州解放纪念碑”、“陈赞贤烈士亭”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定期组织社区青少年前往瞻仰、接受教育,又常组织老红军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进社区宣讲。去年以来,该区在社区组织了近百次学习活动和190余场报告会,使20万人次青少年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与此同时,该区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法律进社区,道德入家庭”等宣教活动为契机,在社区广泛开展“争当文明小卫士”、“老少手拉手同台演出”、“做一日交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法制安全教育,教育青少年遵纪守法、文明诚实。2003年,西津路社区关工委两次邀请了章贡区法院的工作人员分别在社区开展了以“赡养老人”为主题的模拟法庭活动和交通肇事案现场审判活动,使数百名社区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接受了教育。

针对社区的“两劳”回籍青年、下岗失业青年、残疾青年和贫困学生,章贡区社区关工委的同志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状况,全面帮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下壕塘社区“两劳”回籍青年尹世民,1997年刑满释放刚回到社区时,精神萎靡不振、生活浪荡。社区关工委主任朱秀英及时前去做他的思想工作,鼓励他对生活树立起信心,并从社区居委会腾出一间店面免费提供给他开理发店。后来,尹世民不仅能自食其力,每晚还志愿为社区巡逻,维护治安。不久前,他被评为“赣州市十佳道德标兵”。西津路马扎巷31号的刘伊凌小朋友,父母均是下岗工人,家庭贫困使他面临辍学。社区关工委的同志结对帮扶,使他每月能得到150元的资助。为帮扶失学青少年,该区还于去年12月开通了赣州市首家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的公益性网站。到目前,网站共吸收了1万6千多元爱心捐款,资助了46名社区贫困生上学。

“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链接互动

社区青少年的主体是在校学生,他们的活动范围大多局限于家庭、学校和社区。针对这个特点,章贡区着力使“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链接互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社区里设立亲子苑,学校在社区开辟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各中小学成立家长学校,这些措施加强了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使得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行之有效。为加强社区与学校的配合,该区各学校还尝试在社区聘请校外辅导员。西津路社区关工委副主任巫兆勋被聘为赣州市马扎巷小学、章贡区保育院校外辅导员后,既走进校园对同学们进行思想品德宣讲教育,又组织学生到社区打腰鼓、跳健身操,寓教于乐,深受欢迎。目前,该区有80多名社区老同志担任了各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法制宣传员、安全教育员等。章贡区辖区内的赣南师院、南方冶院等大中专院校,更是注重与社区的沟通与互动,每年都组织上万人次的进社区“学雷锋”活动。

社区、家庭、学校及时互动,对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培养他们健康成长极为重要。赣九中、赣州市厚德路小学等学校设立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评议表》、《学障生跟踪调查表》,以家长签名、社区评议的形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跟踪教育管理。朱勇同学在赣九中念初中时,母校从赣州贮木厂下岗,全家生活困顿。社区关工委的同志和他母亲积极做他的思想工作,又通过评议表及时跟学校沟通,争取同学、学校、社会人士的帮助,使他稳定了情绪,不断进步。此后,朱勇同学不仅年年被学校评为“文明学生”、“三好学生”,2002年高考,他还取得了赣州市(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

志愿者“爱心”行动陶冶情操

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学雷锋志愿者行动、创建赣州文明中心城区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倾情关爱社区青少年在章贡区已蔚然成风。目前,该区有80余名志愿者和10个夕阳红艺术团、6个京剧票友爱好小组、5个少年腰鼓队、1个少年门球队等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各大社区。志愿者们既结对帮扶贫困社区青少年,又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优社区环境,陶冶青少年的情操。

每逢“六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老红军钟清才、抗战老干部石音五、周萍、黄玉井等老同志都志愿来到社区给社区青少年讲故事,一起开展活动;赣州艺术剧院剧团、解放街道夕阳红艺术团等志愿者队伍都会到社区和青少年们同台演出。年逾花甲的刘天瓒老人还带领区文联的同志一道在社区开展“诗词育人”、“文化育人”活动,帮助社区青少年提高文化素养,从小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德。马春玲是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退休教师,她倡导青年志愿者组成了一个爱心奉献小组,常年到三康庙等社区开展帮扶活动。14年来,这个爱心奉献小组一届换一届,不断壮大队伍,帮助了上千名社区青少年。为了更好地关爱社区残疾青少年,马春玲创办了以招收教育残疾儿童为主的“爱心班”,教残疾孩子学会日常生活自理,带他们到郊外写生,让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唤回了残疾少儿的活力与自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