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更新学习观念 解决就业难题

2004-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贯生 我有话说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进程中必然要发生也是正在出现的一种现象。对于这一难题,高校与学生都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去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单就学生方面而言,首先要在学习观念上与时俱进,使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自我定位等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相协调。

受传统教育模式与教育观

念的影响,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仍然趋于保守。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价值观念陈旧,学习目标不切社会实际。众所周知,在高校资源紧缺、国家包分配的年代,大学生被当作“天之骄子”,社会地位相对优越,考上大学就等于取得国家干部的身份,不必为就业问题发愁。然而,在高校资源丰富、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市场化的今天,不少大学生仍停留在原来的思维场域中,有比较严重的依赖思想,对就业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来自人才市场的信息显示,一些大学毕业生眼光只盯着中高级管理阶层,不愿从基层干起。有的人甚至提出只要能当主管,可以“不要工资,免费工作”。很明显,这是由于他们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反映滞后,对自身学习目标的定位不准,“学而优则仕”心理仍在隐隐作怪。二是学习内容陈旧,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所培养的能力不对社会的胃口。不少大学生无论在所学的专业方向、知识结构,还是在能力培养等方面,都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有严重的错位。譬如,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一些老专业明显缺乏市场需求,成为“鸡肋”,但由于学生对市场的这种变化不了解或者缺乏前瞻性,把上大学放在首位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及至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问题,但为时已晚。另外,许多大学生进校后死读书,读死书,对目前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关心,更不可能按照市场需求来设计自己的学习内容,以至造成学习成绩虽好但知识结构单一,无形中与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发生偏离。

由此可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是改进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要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新的学习观念和新的就业观念。首先要端正学习目的,树立为职业而学习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到高中学习的目标主要是升学,应试教育成份较多,而大学的学习目的则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是职业素质教育。但目前的现状却不是这样,许多大学生仍以应试为目的,至于毕业后做什么,很少去考虑,因此,他们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由此而言,大学生入学后应尽快改变为应试而学习的观念,树立为职业生涯而学习的指导思想,增强职业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其次要加强职业指导,找准学习方向。找准学习方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专业方向。科学的方法是以人职匹配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个性分析,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过去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较大的困难,但今年2月教育部推出的《升学与就业测验》在这方面对学生选择自己的专业很有指导性。这一测验系统不仅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评估,还提供专业推荐,可以帮助青年学生选择专业和职业。二是确定专业中各学科的主次地位。许多大学生不清楚职业与专业的关系,不去分析专业中各门课程的社会需要程度。这不仅使许多“鸡肋专业”的学生盲目自卑,缺乏学习热情,还导致“热门专业”的学生盲目乐观,不思进取。而人才市场的实际情况说明,任何专业都有社会所需要的“热点”。如历史专业,社会需求量虽然较小,但随着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人文历史或地方文化史却是“热点”;计算机专业虽然是“热门专业”,但专业中人如果没有软件开发与管理能力,在人才市场上也难有用武之地。因此,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找准学习方向,把自己打造成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成功就业的关键。三是要对职业生涯的起点有正确的定位。目前,由于创业教育的不足,许多大学生习惯于养尊处优,不愿吃苦,不敢创业,甚至还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自我限制了就业的渠道。而目前的就业市场却是,大企业虽然人才济济,中小企业却求才若渴;大城市虽然人满为患,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却大有开发空间;东部就业不易,西部天地广阔。就业环境的这种变化,要求大学生要树立发展的观念,要培养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要敢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寻找用武之地,打造职业生涯的辉煌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