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朱老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宗仁 我有话说

最近,我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时,谈起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距今虽然已经62年了,但是毛主席当时讲到的那些文艺队伍中的种种现象,乃至对文艺界的一些善意而严厉地批评,今天读起来仍然觉得离我们很近,并不过时。我们在聊天中还提及朱老总在那次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本来是那次会的一个很重要

议程,但由于我们多少年来顾此失彼的宣传,把老人家的讲话遗忘了这么多年。问题并不是说我们非要牢记每一位领导人的讲话不可,而是大家实在不应该把朱老总这一次言简意赅的重要讲话遗忘。对于那些冠冕堂皇的、不痛不痒的撇着官腔讲出来的话,永远忘了也活该。

后来,我颇费一番周折,总算找到了朱老总的讲话,在读这个“讲话”时,我始终感到朱老总就坐在我对面,很有针对性、非常和霭地和我们交心。说实在话,过去我们都对朱老总的著作学的不多,对他的人格人品了解的也很肤浅。早年上学时,我在课本里学过他的一篇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散文写得十分感人。当时我却产生过这样的推想。文章写得不错,但是恐怕不是出自朱老总自己的手,很可能是别人捉刀代笔。在读了朱老总的“讲话”之后,我才感到自己当年的那个推想是多么幼稚,多么主观。朱老总既然能讲出那么生动、深刻、幽默的讲话,也就一定能写出像《回忆我的母亲》这样的好散文。

现在,我就把朱老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抄录于后,“讲话”很短,总共不足500字:

哪里不要转变啊。岂但转变,我说就是投降。我原来不是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代表的是真理,我就投降了无产阶级。我投降无产阶级,并不是想来当总司令,我只是替无产阶级打仗、拼命、做事。后来仗打多了,事情做久了,大家推我做总司令。你是“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这不过是个意愿,还是要给老百姓做事,将来由老百姓来推才行的。

不要眼睛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都不能自己封,都要由工农兵群众批准。

八路军、新四军为了国家民族流血牺牲,既有功又有德,为什么不应该歌?为什么不应该颂?

有的人讲,“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你要到哪里去找韩荆州?在我们这个时代,工农兵群众里就有韩荆州,只有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你才能结识许许多多的韩荆州。因此,我们搞文艺工作的同志,要密切联系工农兵群众,用我们的笔杆子,为广大人民服务。

有的同志觉得延安生活不好,太苦了。其实比起我们从前过雪山草地,这已经是天堂了。有同志说,外面大都市里吃的住的穿的比延安好,但是那再好,是人家的呀,延安的东西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己的呀。

这篇精短的讲话,包含着丰富的内容。62多年前,在延安文艺队伍里一些人存在的那种高高在上,自封第一,不把工农兵放在眼里的现象,今天不是依然能看到吗?甚至可以这样说,在一些作家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之前也如此),不少文艺工作者响应毛主席和朱老总的号召,背起背包上了前线,到了解放区,他们实实在在地深入生活,认认真真地做普通人,后来就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现在,在中国还有几个作家、艺术家能和普通老百姓滚在一起?说到一起?这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吗?

读朱老总的讲话,我的眼前立即就出现了朱老总的形象,仿佛还能听到他那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的声音。这是因为他的语言太有个性了,朱老总的讲话绝对是朱老总的讲话,正儿八经的“这一个”。文如其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如其人。这种大众化的生活语言,很容易深入人心。朴实只是它的代表,最重要的是它有深刻的内涵。最朴实的东西往往才最有生命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