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2004-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洪天 我有话说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难题是“三农”问题。而在影响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长期起作用的是农村人口素质。

我国的耕地只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农业人口却占世界农业人口总数的1/3,即平均每亩耕地所分摊的农业人口,我国几乎是世界平均数的5倍!而我国的农业又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

的。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生产效率不高,二是剩余劳动力队伍庞大。多年来,为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农业的现代化,为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动了不少脑筋,花了很大气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何如此呢?这既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化水平不高有关,更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关。

我国和世界上所有不发达国家一样,既存在着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劳动力供给总量长期大大超过需求量的问题,又存在着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熟练劳动力、缺乏技术人才,贫穷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因此而受阻的问题。庞大的农村人口数量,确实给农村的致富和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影响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的许多方面。而农村人口的素质,则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育观,影响着农村人口的数量,而且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试想,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我国农村劳动力凭借着人均受教育年限仅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如何致富?如何走向工业化?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国际竞争?一国的现代化与该国的国民素质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状况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步伐。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既应当承认,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从多个方面作出努力;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农村工作的其它内容、其他举措来说,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根本内容、治本之策。抓好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包括自主创业)创造条件,以及抓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使农民的子孙后代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公民,是我国农民彻底告别贫困、我国农村彻底告别落后的根本之路。如果我们的各级政府能够把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服务作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整个民族能够卧薪尝胆,举全国之力兴办教育事业,像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使所有的农民子女都享受到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那么,10年、20年、30年后,不仅我国农民的素质会大大提高,我国农村的面貌会彻底改变,而且我国的现代化也会真正成为惠及全体城乡百姓的现代化。

说出这样的观点,毫无否定以往农村工作的意思,更无贬低今日农村其它方面工作的重要性的意思。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始终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牵着牛鼻子,同时做好其它该做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求得发展。

当然,农村教育(包括培训)工作的成效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才能体现,势必会使一届政府、一任官员的政绩难以显赫。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农村工作或与农村工作有关的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作为个人价值的最好体现,抛弃杂念,淡化名利,使农村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