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台造就人才

2004-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在大庆,倪卓博士是个新闻人物 不久前,他刚刚获得20万元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全省14名获得资助的青年科技才俊之一;担任大庆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大庆市高新区管委会副总工程师的他,经常在各种会议及政府的政策、技术咨询中露面;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大庆引进的海外重量级人才――市里专门为引进他而提供

一套160平方米住宅、一部汽车、8000元月薪外带5万元安家费……

给人才一个平台

“大庆的特殊条件吸引了我,更为重要的是,大庆人求贤若渴,为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一见面,倪卓这位率性直爽的东北汉子就动情地说。

倪卓是2002年携妻带子来大庆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被事业感召和大庆人的真诚所打动,最后选择了石油城。谈起回国的经历,以及做出举家回国的决定,倪卓至今仍有些激动。

倪卓1991年留学英国,获得斯旺西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工业应用和新型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研究。后辗转到加拿大和美国,担任3M和OPTIUM等多家化学公司的高级材料工程师、高级化学家等职。在海外学习、工作的10多年间,他一步步升迁至专家、经理。除了丰厚的薪酬之外,还有4万股的原始股,可以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获得MBA学位的妻子,在一家美国公司任销售经理,收入也不错。孩子也有自己的小伙伴,熟悉、习惯了周围的环境。

可是,一次回国探亲,彻底改变了这一切。1999年,当他第一次重新踏上故土时,迎面而来的是一股经济建设的热浪。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的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老师、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和老一辈科学家钱三强等报效祖国的事迹。拜访老师,和老同学聚首,更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

萌生了回国的念头,可到哪儿呢?让这位洋博士犯了难。在大连的学术活动中,学化工材料的倪卓和石油城大庆市的科委主任有了接触,以石化为媒,双方开始长达4年的联系。由最初科技部门牵线搭桥,高新区密切联系,到和大庆市委书记、市长直接通话、交谈,以及最后决定举家回国,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2002年,倪卓携妻带子在大庆安家落户 领衔组建大庆市应用技术研究院,拥有MBA学位的妻子在大庆市计委上班,孩子也得到了较好照顾,个人生活上的许多难题都是一路绿灯。大庆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决心和胸怀,职能部门的效率和出色工作,最终让这位海外游子顺利在石油城降落。

就任大庆市应用技术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对倪卓来说很有吸引力,也很有挑战性。他坦陈:人到中年,看重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自己最值得珍惜、为之奋斗的事业。他在自己的心里,不断勾画着一个有特色、有特长、有经济效益、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新型研究院的蓝图。

给厚爱一份回报

倪卓没有让大庆人失望。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以出色业绩回报了石油城:

组建大庆应用技术研究院,下设工程塑料、新型建材等7个研发中心和项目产业化机构;建立了危险品化学安全评价中心和工程咨询中心,完成各类评价项目60余项;2003年,获得两项市科技项目、省杰出科学基金和省人事厅资助,共获科研经费46万元;主持研制包括纳米材料、防垢剂和微胶囊等应用产品的开发,其中4项已经产业化;建立起高新区开放实验室,为几十家中小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平台;为大庆接续产业服务,先后完成各类工业报告15篇……

刚刚过完40岁生日的倪卓,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到大庆后,当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中,他正月初六就上班了。他的工作一直是超负荷的,每周工作时间都在100小时以上,更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

在全国科研院所面临转制的大背景下,光大庆市就拥有十多个中直企业的研究所。而倪卓领导下的研究院,采用全新的运作体制和管理模式,不等、不靠、不要,自己找机会、跑项目。大庆是个资源型城市,如何建设百年油田,发展接续产业,是大庆市应用技术研究院责无旁贷的事,身为院长的他几乎天天跑现场。让他高兴的是,研究院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目前已同50-60家企业建立了关系。他的目标是全方位为政府、多功能为企业服务,建立起一个投资少、效益高的高科技实体,在产学研一体化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受聘于吉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倪卓,还在通过指导博士、硕士生,进行产品技术开发和项目研究。最近的一件喜事,让他对实现自己的抱负更有了信心:人事部批准在他们的研究院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站在事业新起点的倪卓,为自己及研究院设定的更大目标是 积极联合省内外知名专家和国外著名跨国企业,在出成果的同时,承担起为大庆从资源型城市顺利向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转型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