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兴利防灾献身心

2004-06-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耀如 我有话说

这些年来,国家建设有很大发展。但由于任务紧,许多工程忽视了地质环境可能诱发的不良地质灾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研究地质方面的院士,应实事求是地肩负起科学的职责。借庆祝中国工程院成立十周年之际,谨以两件小事来汇报自己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心得体会。

1999年7月中旬,我接到通知说巫山有危岩

。当地传说,有300万立方米危岩体将崩坍,推动江边200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将堵塞长江河道,造成巫山及县上下游几十万人的生命财产威胁。面对险情,作为专家组的首席科技人员,我必须科学论断,实话实说。当时有三种结论可供选择:

第一种,当地和媒体认为危岩是危险的,应当作大量垮塌的准备,必须立即进行处理。这对我来讲是最保险的:处理后没有大灾情发生,证明我的结论正确;如果不能立即处理,拖延一、两年,危岩没垮,人们对这种结论就会有异议。

第二种,桐心村危岩体会不会大量垮塌,造成大灾害,目前尚难判断,因为没有更多的调查研究,建议以最坏情况作考虑,积极防备。这种结论对个人也“安全”,但当地舆论形势不会改变。

第三种,根据已有观察研究,明确表示巫山县望霞乡桐心村不会发生大量100万立方米的危岩崩坍,造成大灾害,少量几万立方米的崩坍是可能的。

巫山危岩体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为长江三峡这一宏伟工程正在施工,如果巫山有大崩塌,造成灾害,显然会对此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上到高于当地长江水面1000多米处的危岩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地质结构及人工控煤情况。当时,我选择作出第三种结论,即“巫山危岩100多万立方米不会近期内大量崩垮,以推动1000多万立方米的古滑坡”,稳定了当时的惊慌局面。

2003年7月初,上海轻轨四号线于贵浦江边因地铁施工而发生塌陷现象。我和有关人员一齐去现场勘察:很明显,塌陷现象是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现象,涌砂涌水也是人工诱发的不良地质现象。我深感国内许多大城市进行大规模地铁建设时,有的并没有认真进行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更没有考虑地质―生态不良效应与相应对策,这将影响一个城市的安全问题。2003年4月12日,在施仲衡院士主持的降低地铁造价的成果汇报会上,我的看法得到各地地铁建设方面领导与专家的赞赏。于是,我执笔将几点重要建议送达中央,得到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城市建设地铁地质环境与监测工作应当重视与加强”。

在庆祝中国工程院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想再次呼吁,希望各项建设工程都能注意地质生态―环境效应问题,以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给经济建设造成危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