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与就业市场零距离对接

2004-06-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建设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培养“蓝领星级”高素质劳动者,取得了显著成效。3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部分专业学生被提前预订一空,去年毕业生一次安置率达到95%。国务委员陈至立在考察该校时评价说,学校“办得非常有特色、非常实用,非常适合第一线需要,能真正学到东

西,是中华第一职校。”

围绕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

为满足长春经济社会发展对“蓝领”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学院充分发挥高级“蓝领”人才“孵化器”的作用,把过去就业同市场的终端对接转变为全程对接,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改革到调整确定专业方向、调整学院的工作流程,始终围绕就业市场来运行,力求最后实现同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在广泛调查基础上,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增设“现代物流”等一批新专业,淘汰了一批老专业,将招生专业由原来的48个减少为41个。与此同时,从适应市场急需考虑,学院想方设法激活并整合出一批复合专业,将过去的市场营销专业同汽车或电子专业结合,改成汽车营销、电子产品营销等,将冷门变成了热门。

近年来,随着当地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蓝领”人才的渴求趋旺。学院根据人才“出口”情况,优化配置“入口”资源,通过与国内部分高校联合办学、与企业“订单”办学、与各地区委托办学等形式,培养急需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几年来,通过“订单教育”就业的学生占50%以上,为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2003年,学院与欧盟工业职业教育部门合作培养“现代物流”、“质量监控”等紧缺专业人才300余人,受到社会的好评和欢迎。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通过倾斜政策、专项投入、选树名师及专业带头人等措施,打造品牌专业。在长春市的全力支持下,先后投入1.5亿元,分两期建设汽车运营、机电技术应用等十几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这些品牌专业的崛起,使学院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职教“龙头”学校。品牌专业培养出了“品牌”学生,毕业生十分抢手,供需比达到1:5以上。

激发潜能,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挖掘学生潜能,学院建设之初就在招生、学制、教学计划、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为人才的个性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实训课教学上,学院首先进行重大改革 调整了实训课在教学中的分配比例,实践课占55%,专业课占30%,文化基础课占15%。经过调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从今年开始,学院还将下大力气解决每一个专业及专业方向中,实训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之间的内在衔接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一直是学院教学改革中的兴奋点。几年来,学校通过独创的“逆程式”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环节前置,学生先进工厂,后进课堂,增强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几年中通过“逆程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2000多名学生,凭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操作技艺,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赞誉。

为了让学生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学院还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能力型评价体系,尝试“五破一建”模式,破除45分钟教学制、请假制、班主任制、传统意义的考试制和办公制,建立学生业务档案,不再要求把对学生的评价作为分出等级的“筛子”,而转变为激励学生发展的“泵”,学习评价点不是书本上的概念和原理,而是概念、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这种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综合能力迅速提高。在200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该校有7人获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

在依靠人才振兴东北的浪潮中,长春职院正在充满自信地向“职教航母”的目标挺进。2002年,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