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进报亭后党报怎么办

2004-07-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曲志红 我有话说

《人民日报》等重点党报近期在全国省会城市进入报亭零售。与寻常百姓的近距离接触,对以往“高高在上”的这些党报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对此,首都几家主要党报均表示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住机遇,不遗余力提高办报水平,贴近群众生活,提升党报的竞争力。他们的决心和信心,让我们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压力

、动力和激励。

人民日报:我们要让党满意,群众高兴,同行敬慕

从以往单纯依靠订阅到主动走进报亭零售,党报的发行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江绍高认为,以前,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党报零售一直是薄弱环节。现在,党报走进报亭,不仅方便了群众购买,而且提高了重点党报的知名度,增强了党报对群众和社会的影响力。他对记者说,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发行的增量要靠市场,这是中央确定的重要方针。而进入报亭零售,是党报走向市场的重要内容。

走向市场,就面临着市场的考验,需要多方面努力,但“归根到底要靠报纸自身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江绍高说,这是《人民日报》从上到下的共识。为此,他们不断加大改革力度。2001年,《人民日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形成了重要新闻、深度报道和周刊三大版块;2003年新年伊始,《人民日报》又由12版增扩为16版,开辟了“视点新闻”,推出了彩印的新农村周刊,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评论、理论优势和深度报道的优势。去年,报纸发行量比上年增长4万份,今年一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万份。而近几个月来,更是月月见长,6月份比5月份增长了6400多份。

面对走进全国报亭的新形势,他们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 “将指导性、权威性和知识性、可读性结合起来;将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人民日报》办成让党满意,让群众高兴,让同行敬慕的报纸。”

光明日报:真正办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一直是《光明日报》办报的宗旨,但要想真正将这一追求变成被读者认可的特色,绝非易事。《光明日报》总编辑袁志发认为,重点党报全面进入各大城市报刊亭,标志着主流媒体在把握导向、扩大影响、贴近读者、适应市场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光明日报》必须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进一步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并在4个方面狠下功夫,全力提升自己报纸的品质。

他把“突出特色、办出风格,努力让《光明日报》真正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列在了首位,其主旨在于让这张有知识分子传统的报纸,更好地发挥党联系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其他的3方面分别是

办好名栏目,使《光明视点》《光明论坛》《光明专论》等栏目形成品牌,成为亮点,让广大读者喜爱;

培养名记者,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促进人才成长,多写名新闻,多出名记者;

团结名专家,通过《光明日报》这个载体,把更多的名专家团结过来,让他们关心、关注《光明日报》,和办报人一起共同努力,真正把这张报纸办成面向知识分子的报纸。

看来,面向知识分子仍将是《光明日报》最有号召力的品牌。

经济日报:对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抢“第一发言权”

几乎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诞生,并始终以报道我国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为己任的《经济日报》,应该说从不缺乏对市场经济的深刻理解。但具体到自己如何真正融入市场,和那些异军突起的财经类媒体一争长短,仍有许多实践中的课题需要深入思考。

《经济日报》各个部门为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副总编辑庹震介绍说,他们已经相继实施了改进报纸的几项举措,如在版面设置上增加新闻版以强化新闻时效,从报道方式上增加深度报道以强化特色,从版面风格上追求简洁大气,从文风上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等。增强权威性、服务性和独创性,是他们眼下对自己的新要求,他们特别选择了2个“重点突破”:

一是扮靓一版门面,在重点安排好时政报道的同时,突出重要的独家经济报道,增强图片和导读功能;

二是新设《焦点新闻》和《今日评论》两个栏目,围绕热点、难点、焦点进行及时跟踪报道和辩证评析,力求对读者普遍关心的事情抢得“第一发言权”,积极发挥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努力把一张精彩纷呈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为党报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这是《经济日报》对自己提出的努力方向,显然,这也是所有党报人共同的心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