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哲学社会科学应为国家建设服务

2004-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振国 我有话说

“四川大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经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过去的川大人、我们这一代的川大人,都为学校走出了像郭沫若、巴金这样的一大批文学巨匠感到光荣和自豪。”这是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日前举办的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论坛上的一番感慨。

本次论坛围绕“学习贯彻中共中央三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繁荣川大哲学社会科学”的主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如何发展并为国家建设服务得到与会者的共鸣。

建立浓郁的人文氛围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卿希泰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犹如一个人的两条腿和一只鸟的左右两翼一样,一只鸟少了一个翼,是不能飞行的。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推动,也是很难进步的。遗憾的是,多年来,由于“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这种重要性却被人们忽略了。

历史学博士生导师冉光荣说,由于社会科学,尤其是历史等学科,生存环境非常脆弱,确实需要有意识地采取保护性措施。如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人数居全校末位,如何保证他们顺利毕业,有关部门应有特殊考虑,即要出台对弱势专业学生的激励机制,而不是制造困境,让其临于恶性循环。

他说,扩大社会科学学术活动空间,以在全校培育人文氛围。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大学,当然应把“以人为本”确定为工作的重心,即以人的发展为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而人文关怀、人本主义是需要通过必要的教化等方式来逐步形成的,社会科学的本质功能便具有这方面的特殊作用。

有关服务国家的概念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左卫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哲学社会科学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与发达的重要标志。

在政治文明建设中,什么是大学的贡献呢?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知识创造摇篮,大学拥有广泛的资源,在培养一流的大师,一流的人才,研究政治文明与政治学科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科建设必须强调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不仅继续注重我们所拥有的突出、特色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建设与发展其他学科,尤其是我们所薄弱的学科如政治学、法学等等;第二,要与时俱进,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现代大学都是“适应性”大学,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杰出教授项楚认为,人文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非功利性和长效性。但是,它对人类社会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它作用于人类的精神素养、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人格意志和价值取向,在这个容易迷失方向的功利化社会里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黄黄的皮肤、黑黑的眼珠,还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意识里,存在着共同的文化基因,这是将所有中国人凝聚在一起的无形的纽带、巨大的力量。

增加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和课程

谢和平校长说,对于一流大学理、工、医学科来讲,就是要“三位一体”,即:第一要有院士;第二要有国家级的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要承担国家级的重大项目。哲学社会科学要成为全国一流,同样要“三位一体”。

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四川省学术带头人潘显一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历来是四川大学的支柱学科之一,如宗教学、文献学、比较文学、专门史、考古学等学科和方向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学术界也有一定影响。但是,从学科来说,人文学科优势明显,而应用社科相对薄弱;人自为战较多,联合攻关较少;自选个性化课题研究多,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少。这是不能适宜现实的需要。因此,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制改革,整合研究力量,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配置,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有利于激发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