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澳洲的中文“大赛”

2004-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戴军 我有话说

6月13日,堪培拉一个寒冷的冬日,中国驻澳使馆大会议厅里灯火通明,笑声阵阵。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堪培拉赛区预赛正在这里热烈而紧张地进行着。参加比赛的13名学生选手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大学、阿得雷德大学、西澳大学、科廷大学和昆士兰大学。显然,选手们都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中文

“大赛”,多少有些拘谨,但看得出每人事先都作了充分准备。

竞赛的组织者,我驻澳使馆文化处张双鼓参赞告诉记者,与前两届比赛相比,此次参加比赛的学校最多、选手最多、竞争也最激烈。13名选手均是各大学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比赛分为“自拟题目演讲”、“现场抽题演讲”,“问题回答”和“才艺表演”四个部分。

参赛选手人人都有一个中文名字,谐音取意,各具特色。来自阿得雷德大学的选手Christopher Guy的中文名字令人忍俊不禁――“渴狗”。他说,他也知道这个名字好像不太雅,可用了好几年了,人们都知道了,不想再改了。“渴狗”同学在“自拟题目演讲”中以他在中国登华山的亲身经历和感想来比喻学习中文的艰难以及初通汉语后的快乐;而他的校友小林则以留学中国期间的日常生活所见所闻入手,阐述了他对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的理解;澳国立大学的杨炼以她的两次中国行经历,介绍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选手们进行“抽题演讲”时,比赛现场气氛开始活跃起来。由于选手们大多学习中文的时间不长,最短的只有半年,中文功底尚欠扎实,一开始自由发挥难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有的按照英文习惯,说为学中文“做了很多中国朋友”;有的煞有介事地以“各位尊敬的领导”为开场白;有的面带感激地称自己的中文老师是令人尊敬的“后辈”;还有的选手一肚子的话不知如何用恰当的汉语表达,却憋出了一句:“由于时间的关系,有很多话说不出来……”,惹起台下一片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才艺表演”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有的选手表演中国武术,一招一式颇见功夫;有的选手表演相声、小品,虽咬字发音不甚到位,却也语言流畅一本正经;男生演唱港台流行曲,女生静静地编起中国结。“渴狗”同学的一曲自弹自唱《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引得台下一片欢声笑语,掌声阵阵。

来自参赛选手各自大学的6名资深中文教师组成了此次比赛的评委会。评委们对每位选手进行了逐项独立评分,最终来自昆士兰大学的苏可迪同学和阿得雷德大学的“渴狗”同学分获此次比赛的第一、二名,获得赴北京参加决赛的资格。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傅莹女士在比赛结束后的讲话中,对参赛选手的表现作了丝丝入扣的点评。她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掌握中文即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她鼓励大家认真学好中文,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像很多同学在演讲中提到的,成为未来中澳交往的桥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