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政绩写在农民心坎上

2004-07-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通讯员 杨玲 我有话说

1998年11月20日,重庆市开县麻柳乡新一届党委成立。此前不久,数百农民曾因不满乱收费、乱罚款,集体冲击乡机关。因而迎接新一届党委的不是掌声,而是接二连三的上访、“闹事”。

乡党委发出号召 迎着群众走,做给群众看。

最大的“形象工程”是重塑干部形象

当年12

月,带着近万份征求意见表,乡干部开始“走村串户进万家”。

好不容易有干部“送上门来”,村民们毫不客气。有人冷嘲热讽,有人追着骂,还有人故意在乡干部准备进屋时“哗啦”一声把门关上。虽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乡党委因此收集到群众意见和建议123条,根据群众反映解决了40多个历史遗留问题。机关干部和贫困户还结下了40多对“穷亲”。多年形成的干群间的坚冰,开始融化。乡党委立即趁势着手办实事。

双河口大桥成为首选。麻柳乡位于开县西北的贫困山区,距县城60余公里。当地民谣说 “千沟万壑数面坡,沟深坡陡悬崖多。10年就有9年旱,挑一担水半天多。”双河口大桥未通时,几乎每年都有人被洪水夺走生命,群众对修桥盼望已久。

但乡党委的修桥号召却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发牢骚 到底还是忍不住了,想搞几个工程捞点油水 乡党委根据走访结果,反复分析群众的心理 想修桥又怕修成“豆腐渣”,说到底是对党委、政府不信任。只有把桥修好了,才能消除疑虑。经科学测算,乡党委将最初人均集资65元的预算方案修正为人均35元。4个月后,长27米、宽7米的双河口大桥建成,核算后还结余3万多元。有人建议抵扣这些年农民拒缴的税款,乡党委研究后决定,剩余的钱必须一分不少,尽快退还到集资人手中。

拿到人均9.4元的退款,村民们说 “这些年钱缴上去,从来都是有去无回。现在该收的收,该退的退,我们就放心一些了。”

“到群众中去”要人到、心到、措施到

双河口大桥重新凝聚了人心,也给乡党委一班人更多的启示。在此基础上,他们逐渐形成了“八步工作法” 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初定方案;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和认识;第四步 民主讨论确定方案,所有钱物均由村民代表管理;第五步,涉及农户公决,85%以上赞同才实施;第六步,分解落实;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第八步,竣工张榜公布,财务清算由村民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每个村民都可随时查账。

“八步工作法”真正做到让农民为自己的事当家作主,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6年来,麻柳乡新修村级公路300多公里,实现了100%的村、96%的社、80%的农户通公路,40%的人靠新修的人饮池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排除危房900平方米,同时新建了一所能容纳130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

村民们发现,乡干部在使用工程款时,显得比他们还“抠门”。有一次,乡人大主任带着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县城买钢管,为了节省80元的装车费,他们花了4小时自己上货;为了减少生活费支出,又连夜往回赶。三天两晚,5个人吃住仅花了100元。

麻柳乡原有一台小车,新一届党委成立后把它卖了。所有干部都自己掏钱买摩托车,下乡时产生的油耗,也由自己承担。1999年以来,乡干部每人每年有一半的时间深入村社、农户。乡党委严格规定,下乡干部一律在村民家就餐,村民吃什么就跟着吃什么,每顿至少掏饭费2元。为了20000多名群众有困难、意见和建议时能畅通无阻地与乡干部取得联系,乡党委制作了“连心卡”分发给每一个农户。“连心卡”上有“八步工作法”、党委委员的分工及固定和移动电话、机关干部“十不准”、“十做到”,还有群众办事指南。

在农民心中树起“政绩碑”

大碧村6社的赵乐均,过去总是带头上访。现任乡党委书记李红彬去他家登门拜访,前4次都被他骂着赶出来了。李红彬仍坚持上门,坦承过去工作中的不足,并帮他发展生产。赵乐均不仅一次缴清了拖欠几年的税款,还带头集资修路修桥。他说 “乡里卖掉了小车,干部们离县城更远了,离农民更近了。”

鹿硐村村口做小买卖的周大爷,能说出不少乡干部的名字,但让他惊讶的是,常常是他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乡干部就叫出了他的名字 “好像村子里每一个人的名字他们都记得,全乡两万多人,怎么记得住?”

曾经因“闹事”不断而闻名全县、全市的麻柳乡,已连续6年无人上访。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40.8%、158.7%、23%。1998年,全乡24个村无一缴清税款,现在无一拖欠。过去农民恨干部,现在盼干部,干部下村,都争着往家里请。他们自发给党委、政府送来了20面锦旗,在新修的路旁立了2块“德政碑”。其中一块碑是丰元村两位60多岁的老人李巨成和姚发业提议,村民们自己请人立的。两位老人说,乡干部不同意立碑,但大伙儿都觉得应该立。“一块碑只能记一件事,但这6年的政绩,都记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李巨成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