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生物农业

2004-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石扬令 我有话说

为促进农业发展,多年以来,世界各国对农业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提出了多种模式,如自然农业、回归农业、无为农业、有机农业、替代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集约农业、立体农业、可持续农业等。其中,以生物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集多种替代农业模式的优点,紧跟时代潮流,越来越体现

出知识化、信息化和持续性等特点,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农业模式。

以现代生物技术如育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生物农业,预示着未来农业生产模式将会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依靠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有可能摆脱对化肥、农药等常规农业技术的依赖,实现由常规农业向现代生物农业的转变。现代生物农业技术代表着农业科技进步的前沿,现代生物农业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推广,可能预示着未来农业生产模式的全面变革。

在生物农业模式中,各种农业生物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对象,而且是整个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生物农业在各个生产环节,如耕作、栽培、用地、养地、防病、治虫、控制杂草等方面,普遍采用综合生物技术措施。通过营造更适合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土壤和农田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培育健康、高产农业生物为中心,以生产安全、无污染、优质农产品为目标,把各种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纳入生物技术轨道。发展生物农业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发挥和利用农业生物的生产潜能,最大限度地遵循农业生产的生态生物学规律,最大限度地体现生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征为宗旨。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我国农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国外生物农业思想开始进入我国,但直到现在并没有引起国人和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理论层面,对生物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从许多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学术界普遍把生物农业看作替代农业的一种选择,而替代农业的生产目标与我国对粮食产量的需求存在距离。普遍缺乏从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高度,来审视和认识生物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生产实践层面,传统生物技术和措施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运用着,但总体上我国的生物农业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技术措施不系统、不规范,理论和技术指导不到位,直到现在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生物农场。

我国具有五千年农业文明史,传统农业技术底蕴深厚,现代生物科学、基因工程、农业科研力量雄厚,具有发展现代生物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作为具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探索现代生物农业发展的可行模式,一方面是我国对世界农业发展应尽的义务和贡献,对于确立我国在世界农业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在世界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重视和开展现代生物农业研究,对于确保我国农业发展战略安全,控制日益加重的化肥、农药等农业源性污染问题,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农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屡屡遭受检疫和技术壁垒的障碍,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重视和发展现代生物农业,对于在世贸规则下从根本上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推动和扩大我国优质农产品出口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发展现代生物农业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着的农牧结合、林粮间作、桑基鱼塘、玉米套大豆、大棚蔬菜、花卉的生物化生产等农业生产模式都具有生物农业的科学内涵,为我国现代生物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生物农业的发展仍存在有种种技术和制度障碍。首先要破除思想认识障碍,要把生物技术的进步、成果及发展前景与生物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破除生物农业是西方贵族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的认识误区,从长远的战略高度,重视对生物农业的探索研究,推动我国现代生物农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以先进生物技术为基础,根据生物农业规律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主要农业地区开展现代生物农业模式的实践和试点研究,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的生物农业模式。第三,生物农业实践需时较长,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一家一户的小规模无法实施,在短时间内无法见效。所以生物农业试验区要具有一定土地规模,并且实验时间要充足。第四,发展现代生物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全面协调各个方面的作用。要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相应制度,为生物农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如对在玉米和小麦生产中套种、混种、间种或散种豆科、绿肥和其他养地作物的农民进行现金补贴,通过具体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生物技术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控制病、虫、草害,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等。

总之,生物农业之所以有可能成为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就在于人类在生物农业中的地位和对生产过程干预方式的科学改变。在生物农业体系中,人类的地位和作用既不同于自然农业和无为农业中的完全被动和无所作为,也不同于集约农业和立体农业中的主宰地位和强制干预,更不同于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中的无足轻重和可有可无。在生物农业模式中,人类不处于主体地位,但不等于人类不能发挥主导作用。不处于主体地位的人类,要在生产中发挥出主导性作用,首先对人类的知识、智慧、技术提出挑战和要求。人类只有用更先进、更丰富的生物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研究和把握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娴熟地认识和把握生物技术规律,才能在技术层面更准确地了解、把握农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反应和要求,才有可能采取精确的针对性措施,因势利导,促进农业生物的高产优质,实现我们发展现代生物农业的目的。

(作者系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