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04-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武营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这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指南。信用体系建设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是强调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三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社会信用体系在于通过相关的道德、制度、机制、法律等作用形式引导和调控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基本理论,从宏观上指明发展的方向,回答了如何发展的问题,是积极的发展观。后者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和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就难有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终难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的高度,提高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交易都表现为信用交易。信用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基本经济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程度要求也越高。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需要建立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交易行为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讲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集中体现,如果连最基本的信用关系都建立不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秩序相当混乱,信用缺失现象大量存在,如大量银行贷款逾期收不回来,成为呆账、死账,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断增加;企业之间资金相互拖欠、三角债盛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层出不穷。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指出:社会信用的严重缺失,是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不足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交易效率,直接影响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因此,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通过信用信息的依法公开和传播,以信用服务机构市场化经营和政府有效监管为手段,实现对守信行为的褒扬、对失信行为的社会联防和惩戒,改善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维护经济社会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全面发展。我国目前的市场秩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很好地规范和完善,必须要靠规范的市场经济规则和相应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因此,建立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则和制度之一,是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三.以人为本,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应当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创建制度环境的目标和落脚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尊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避免生搬硬套、想当然。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次要从人的需要出发,把人民群众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真正动力和基本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最后要把关心人,尊重人,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目的,从制度环境到机制的运行过程充分体现人本思想。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育成熟,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相应的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信用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诚信观念最终将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人共同遵循的准则。

社会信用体系覆盖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法律、制度、道德、管理、服务、信息等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的体系。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构成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道德是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基石,离开道德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很难在文明社会里存在的。社会诚信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首先是一种伦理范畴,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诚信道德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某些利益主体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乘市场发育不成熟和市场体制不健全之机,肆意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社会信用缺失,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明礼诚信的道德传统。因此,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道德为支撑,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使社会成员树立诚信方面的道德意识,重视他人和社会对自身信誉的评价,增强对各类失信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自觉认识和遵循市场信用的制衡规律,把诚信道德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和力量,克服和消减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通过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让那些失信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让钻诚信空子的人没有空子可钻,把诚信道德转化为法制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