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2004-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卢丽娜 我有话说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60%以上的农村人口,农业信息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影响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业信息组织与管理薄弱,缺乏主流渠道。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的管理与服务机构很不健全,信息传输渠道也不够通畅,没有形成由上而下、上下贯通的农业信息主流渠道。在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尚未建立起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难以解决。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进程,大多是通过终端电脑加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这种方法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和信息品种齐全等特点,是目前农民获取信息的最好方法。但它要求操作者必须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而且配套设备也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在我国,由于国家财力和农民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很难普及和使用现代化网络电脑终端;加之农民居住分散,许多农村交通不便,给现代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造成了很多困难。

农民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广大农民普遍认识。一些农民由于缺乏信息意识和不会利用信息,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很茫然。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居住分散,获取信息十分困难,有的农民得到了一条所谓的致富信息就抓住不放,仓促上马,等产品出来了,才知道信息有误。还有一些基层组织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盲目指挥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结果好心办坏事,造成伤农务农事件频频发生,导致农村诸多矛盾的产生甚至激化,特别是干群关系紧张。

要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大量的农业信息属于公益性信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投资开发利用,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将掌握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农民。政府除了收集发布公益性信息外,农业信息产品价格在近期内应从低定价,政府的财政投资导向应适当向提供农业信息的机构倾斜,给予一定的补贴。

建立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形成农业信息主流渠道。农业信息化要以建设信息资源网为核心,搞好重点数据库项目及大型信息处理中心项目的建设,建立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搜集处理网络系统,形成农业信息主流渠道。

为农民提供可靠便捷的信息服务,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问题的当务之急。要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主线,使农业信息服务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挂钩,让农民从获取信息中得到实惠。要联系农业、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切实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工作,要引导农户或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农业信息的进村入户工作,要结合国情,积极而有效地进行,重点解决好广大农村的信息覆盖问题,使计算机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农村信息服务中优势互补,使农业企业和农户能用得上、用得起。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注重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技能,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保障。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了解和收集国内外农业信息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农民利用互联网能力的提高也显得更为重要。农民是农业信息的主要利用者,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关键。应尽可能地减少信息成本,降低价格并保证信息的质量,以此激发农民的信息需求,使农民通过利用信息,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