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落实科学发展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4-07-1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践,认真研究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理论支持,本报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委宣传部于7月6日在沈

阳联合召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理论研讨会。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利、常务副部长常卫国,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弓克,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春良出席会议。会议由本报副总编辑李景瑞主持。研讨会收到论文60余篇,东北三省理论界数十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课题。现刊发部分与会同志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编 者

要树立正确的振兴观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卫国

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伟目标,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振兴观。

振兴的实质是创新,要走全面创新的振兴之路。要以理论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形成崭新的经济和社会面貌。

振兴的途径是市场,要走改革开放的振兴之路。要树立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真正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要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切实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吸引外资,实行“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振兴的要求是全面,要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高度重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切实转变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高度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用新的思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振兴的目的是富民,要走为民、富民的振兴之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老百姓受益”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使人民群众在振兴老工业基地每个阶段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振兴的力量是自己,要走自力更生的振兴之路。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看到振兴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认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用振兴的宏伟目标和美好前景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难得,任务艰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责任重大。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倍努力工作,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再造老工业基地的辉煌。

反思东北创新东北振兴东北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教授弓克

东北,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正蕴育着新的生机和活力。东北发展潜力巨大,三省地域相接,自然条件相近,资源禀赋相异,具有地域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而且人文相近,情感相亲,习惯相似,具有打造东北区域经济共同体的深厚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辽宁省工业实力较强,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具有港口和船舶制造业优势。黑龙江省的石油、煤炭、农产品等资源丰富,重大装备业基础较好。吉林省在加工制造业、农业基础、人才和科教、生态与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吉林正在兴起“二次创业”潮。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省委召开了八届四次会议,对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作出了总体部署和安排。制定实施了《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即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今年我省确定了五项重点工作,即国企改制、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境建设、全民创业。目前,我省正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吉林时讲话精神,坚持以国企改制改组为重点,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兴起全民创业潮。

振兴东北,理论工作大有作为。我省理论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构筑并实施“理论工程”,确立了“理论三深入”(理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的工作思路,拓宽理论服务中心的渠道。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二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动员全省人民在新的创业期投身“二次创业、振兴吉林”的伟大实践。举办“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系列论坛”。邀请全国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召开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家座谈会,为振兴吉林建言献策。开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创业先锋”评选活动、开展“国企下岗员工进民企”活动,在全省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

东北,必将走向振兴的新时代。我们不仅要感知东北,关注东北,还要深入理解东北,反思东北,更要创新东北,振兴东北。目前,三省领导层中已经达成共识,要建立东北三省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机制。我们要充分发挥东北三省社科理论优势,整合研究力量,合理配置资源,联合创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研究基地,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问题深入研讨,解决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加强交流,广泛借鉴国内外、省际间的研究成果,努力提高研究水准,抓住机遇,乘势快上,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打造东北统一经济区,开创“新东北时代”。

统筹规划标本兼治重点突破多元发展

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卢松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引导、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体制创新与调整改造、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相结合,重点突破,多元发展,分步实施。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是建成新型产业基地和我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部分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城乡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实现这一目标,要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大企业同外资外企整体合资合作,吸引外商到广大腹地投资;要增加经济发展后劲,加强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机场、港口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早上马“东边道”铁路工程,加快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坚持自力更生,同时国家给予必要扶持。一是采取有利于促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东北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尽早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强制性带薪培训制度、“荣誉津贴”制度。三是加大财政和金融政策扶持力度,设立振兴老工业基地专项资金,通过买方信贷和政府采购扩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品采购,对大型或特大型国有企业改造“一事一议”,在辽宁进行核呆试点,建立再就业奖励制度。四是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大力推动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形成,加快东北中心城市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海关总署、国检、外汇管理等部门协助地方实施“大通关工程”,合理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在东北困难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五是加大对东北地区基础设施投入,促进老工业基地的生态保护与治理。

创新体制和机制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制度保证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春良

黑龙江省是全国计划经济色彩最浓和国有经济比重最高的省份之一。市场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机制不活、是制约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的主要瓶颈。调整改造先改制,资源配置靠市场,这是我们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基本原则。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所造成的思维惯势和行为方式,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和规范市场体系、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要素组合、技术改造、企业改组等方面,采用新的机制和操作方式,特别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搞好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

以创新促调整,以改革促改造,关键是真正破解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一是要卸包袱。充分利用国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化解不良资产、减免历史欠税等优惠政策,妥善处理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减缓社会压力,卸掉国有企业沉重的冗员、办社会负担和债务包袱。二是要改机制。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改制企业国有资产重组、出售、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操作,通过市场形成交易价格。选择一些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共同组建国有企业改制托管机构,以有效利用国际投资机构的市场资源、客户网络、专业力量,加速我省国有企业与国际资本对接、重组进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职能,健全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三是要转职能。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投资项目无偿代办制、政府向重点外资企业派驻联络员等制度。改进对外来投资者的服务。四是要优环境。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诚信教育。按照《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现有行政许可规定,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经营。

三省协同合作共赢

黑龙江省社科联主席刘景林黑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刘幸

三省合作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东北三省的经济联系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许多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仍然明显。一是市场分割。由于行政区划、原有体制、地方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东北地区内市场矛盾和摩擦仍然存在。二是利益相争。由于利益驱动,阻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大了外部资源流动和配置的成本。三是产业趋同。三省及城市间产业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四是政策差异。这给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了困难。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大量的协调与整合工作。1、建立三省协商机制。一是建立三省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三是组建三省相互参股的跨省的大型企业集团。2、协同三省区域政策。在招商引资、人才共享、技术开发、外贸出口等方面协同政策,推动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3、打造三省信息通道。建立东北区域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三省商情资源、经济信息及其他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4、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区域整体优势

为基础,用区域经济整合的理念统筹产业布局,支持重点地区和骨干企业,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依托优势品牌的影响力和优势产业的凝集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前不久,哈、长、沈、大四城市在长春召开首届市长峰会,研究了振兴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签署了相关协议,这标志着四城市联手打造东北地区经济共同体已正式启动。

以“打包改制”破解东北国企改革困局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冬林

“打包改制”就是国家开发行与地方政府合作,选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地区的一个行业的国有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改制;垫付改革成本,实施债务重组,剥离历史包袱;同时以筛选出的有效核心资产为中心、资产的技术关联为纽带、在资本层面上打破企业行政权属进行资产重组,使重组后的企业资本价格升值;最后再以重组后的企业对外招商,或全部转让,或部分转让成立股份公司,对东北地区的微观经济基础进行再造。

“打包改制”有以下好处 一是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减少改革阻力。实施“打包改制”,国家开发银行为一方,体现了国家利益和产业政策导向;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有企业出资人为另一方,代表和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这就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二是能有效保护社会生产能力。在改制实践中,多数经营者通过变卖资产,利用厂房厂地从事房地产开发,虽然国有资本实现了退出,国有职工得到了暂时安置,但社会生产力遭到了破坏,原有的生产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打包改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这种现象,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重组企业资源,保持和扩大社会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打包改制”过程中,通过重组,可以实现社会资源跨行业跨地区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招商,可以吸引国内外资本和东北地区短缺的经济要素,提高区域经济的开放度,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通过改制,能建设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促进东北地区体制机制创新。

构建新型产权制度攻克体制创新难关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经济与管理中心主任、教授李春方

我国经济改革的根本难点以及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焦点是产权问题。产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应注意五个问题:

第一,产权改革的心智模式转换。要切实转变产权观,一方面调整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一方面确立劳动者的个人产权,实现“劳者有其股”。在产权交易中,改变传统的产权定价机制,实行国际通用的定价机制,从投资决定法转向收益决定法。第二,产权改革的结构定位。要处理好两种产权结构关系:一是产权结构外部与内部关系。二是产权结构中的行业关系。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国有企业重点发展;医药等行业,选择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发展;部分军工、煤炭、纺织等行业,国有企业逐步退出。第三,产权改革的人本化运作。产权改革一般有“产权明晰化改革、产权多元化改革、产权人本化改革”三个层次。产权人本化改革,是让企业职工拥有产权,使劳动与资本有机结合起来,货币资本运营与人力资本运营有机结合起来,劳动者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化,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现代企业制度有两种:以货币资本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货币资本为核心的治理结构虽然是必经阶段,但已经落后了。要借鉴我国和国际研究成果,使产权人本化改革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四,产权改革的市场取向。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核心部位推进市场化改革,在体制内建立新型产权制度。二是由商品市场向要素市场推进,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三是由竞争性领域市场化改革向垄断性领域市场化改革推进,放宽市场垄断行业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四是由微观经济改革向宏观经济改革推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变“政府任命”和直接干预企业的做法。第五,产权改革的管理模式选择。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旧管理模式与新产权制度不相适应。辽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都在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近年创造链式管理模式,由亏损大户变成盈利大户。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外部环境与内部体制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林木西

第一,抓住时机、突出重点,进一步扩大开放。20多年来,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出现过盲目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错失了宝贵机遇,如图们江开发的搁浅。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和销售网络,并在学会的基础上提高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第二,明确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东北亚经济合作。一是承接美、日、韩产业转移,并在时机成熟时“走出去”,到境外建厂,以避免或减少贸易摩擦。二是进一步拓展俄、朝、蒙的商贸市场,注意利用其资源,尤其是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木材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第三,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奠定体制基础,提供保障条件。一是尽快卸掉国企历史包袱。二是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降低国有经济比重,走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混合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加快国企领导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通过市场机制选择经营者,解决国企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四是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产权失灵”及新的“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问题。

第四,加强环境建设。一是健全法制环境,减少诉讼成本;二是规范政策环境,减少摩擦成本;三是优化执法环境,减少办事成本;四是完善投资环境,减少企业投资的直接成本;五是健康的人文社会环境,减少各种间接成本。

“营口模式”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萍

营口是辽宁的重要港口城市。1998年前,全市工业连续7年总体亏损,财政收入下降,下岗失业在全省最为严重。1998年后,在中央和省没给任何特殊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营口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力突破和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体制市场化进程,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持续衰退转入强劲增长,2003年增幅居全省第二,2004年第一季度增幅居全省第一。近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31亿美元,列全省第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营口领先了一步。“营口模式”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第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突破。营口连续多年上新项目、搞技术改造、加强管理,但始终走不出困境,滑到了谷底。市委、市政府被“逼上梁山”,也看清了大势,主动改变思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市大多数国有企业成功转制、改造、兼并重组,形成多元所有制结构,优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均获得较快发展,突破了结构调整的难点,形成了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机制。

第二,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切断了政府对企业运行和结构调整的直接干预,政府工作重心转向推动国企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通过规范土地管理、放开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权、培育房地产市场、改革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筹集了50亿元城市建设资金,促进了房地产业、建筑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树立竞争优势。营口发挥矿产资源、海洋资源优势发展加工业和县域经济,发挥港口优势发展临港经济和新产业,形成了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第四,要形成思想作风过硬、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敢于、善于解决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营口市委、市政府坚信事在人为,审时度势,刚柔相济,提出“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企业要发展,债务不悬空,职工要安置,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妥善处理国有企业转制中资产和债务处置、人员安置等棘手问题,制定实施“谁有潜力发展谁,谁有贡献扶持谁”的一整套法规政策措施,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与知识观变革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利天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要有全面的知识观。我们必须破除习以为常的看法,以为只有那些写在书本上的专门化知识才是知识,而轻视、忽略来自基层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我们不应忘记,正是农民群众首创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关注基层的经验,关注没有系统化的本土知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知识观的基本要求。树立全面的知识观,才能打开视野,挖掘更多的丰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资源,使发展才能更有新思路、新办法。

科学发展观要求一种综合知识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是传统的自然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所不能独立承担的研究课题,必须有综合性知识,才能为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全面的知识观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综合的知识观。按照我们对综合性知识的初步理解,它不是自然、人文、社会知识的简单集合或拼凑,而是超越现有知识分类原则的新的知识理念和知识形态,用马克思的说法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完美统一的新知识。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关于人、为了人的知识成为根本性知识。已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人、思考人、规定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设计了人的理想生活状态,但人本身的问题是人自己在历史生活中不断产生、不断发展的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在我国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期望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合理的、幸福的?这需要对人本身的深入研究。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必须加快战略性调整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曲伟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是全国比重最大、包袱最重、活力最低 增长乏力 的地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主要任务是国有经济必须加快战略性调整,突出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必须突出解决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时间表”问题――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任务。以黑龙江省为例,振兴老工业基地,改制重于改造,必须先改制后改造,尤其需要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400户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任务,东北三省应该同步互动地加快推进这一关乎东北振兴的重大改革。

二、必须突出解决国有企业改制发展的“路线图”问题――调整所有制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今后两三年,黑龙江省400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将要区别三种情况加快改革 30户左右优势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攀高结贵,做大做强;180户一般企业要搞混合所有制,进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改造;200户左右差一些的企业,要通过破产重组退出国有。在这场改革中,黑龙江省的国有企业既需要向跨国集团靠拢,需要向中国“500强”靠拢,也需要向吉林、辽宁的强势企业靠拢。辽宁、吉林省有些企业也应向黑龙江省的强势企业靠拢。

三、必须突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切入点”问题――开放式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无论解决机制、投入问题,还是解决技术、市场问题,一步到位、事半功倍的选择是开放式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去年以来黑龙江省已引进10家左右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累计投入近百亿元。今年黑龙江省又推出110亿美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如果能够再落实十几家,黑龙江省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就会大见成效。四、必须突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推动力”问题――出资人加强主导、国资委出面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实质是利益格局的根本性调整,只有出资人主导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样才能解决改革中的各种障碍和阻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