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历史贴近现实 让传统贴近生活

2004-07-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每天一万多名观众,让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的周末显得很忙碌。纪念馆馆长厉华说,这样的情景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地处重庆市西北郊15公里的歌乐山下,是原“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1949年11月27日,300多名革命者在重庆解放前夕被集体屠杀,壮烈捐躯。近年来,纪念馆紧贴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的变化,开发出了以“红岩魂”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产品。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感受到了烈士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人格力量、浩然的革命正气。

越是精神产品,越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为给观众提供更多的方便,歌乐山革命纪念馆13年来在基地建设和环境整治、业务建设管理方面的投资累计达1.22亿元,并于2003年被授予四A旅游景区称号。纪念馆每年都坚持开展面向观众的问卷调查,随时掌握市场需求,并据此寻求突破和创新。根据观众建议,纪念馆持续不断地创作整理编辑出版《红岩魂》的作品,形成了书刊、音像系列的产品40余种,每年拨出专款举行各种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从2003年起,又开始在重庆市40多个区县投资创建“红岩文化室”,每一个红岩文化室的投入包括《不朽的红岩》展览、《走进红岩》系列图书、声像光盘及电器、阅览等设备,既方便了区县学生就近参观,又为以后的市场培育了潜在的观众。第一个红岩文化室在长寿区建成开放仅4个月,参观学生已达5万人次。

不断创新的展示手段,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更为这些宝贵的精神产品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观众。只要是能够强化宣传教育效果、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形式,纪念馆都尽量尝试。在红岩魂品牌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他们先后探索了从展览到报告、从报告到夜游、从夜游到展演、从展演到情景剧的系列手段,借助形式上的创新变化形式和内容的不断丰富,让精神产品始终处于“升级换代”过程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新项目,每年都有新变化,每年都有新的吸引力。

纪念馆长期坚持与市内大、中、小学共建“红岩班队”。在2003年通过“红岩联线”整合全市革命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纪念馆又于今年确定,所有这些资源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并明确要求每一名解说员每年义务为未成年人讲解50场。在“红岩班队”,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红岩”书籍,讲一个“红岩”故事,背诵一首“红岩”烈士诗词,写一篇学习革命先烈的心得体会,参观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一次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班会活动。结合节假日和各种纪念日,联合团委、教委等单位,开展“走进红岩、了解红岩、聆听红岩”、“红岩是我家”的主题系列活动;设立“给爸爸妈妈说点心里话”、“我心目中的老师”、“作爷爷奶奶的好孙子”、“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的红岩小论坛。

从1990年到2003年,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参观者2654.5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718.5万人次。纪念馆也基本完成了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上级补助到主要依靠自身发展的转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