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井冈今朝更好看

2004-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通讯员 刘福明 我有话说

这里是红色的摇篮,也是绿色的宝库。当年,先辈们在深山密林里闹革命、反围剿;如今,这里成为传统教育的课堂、红色旅游的热点。

有人曾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井冈山融二者于一体,在新时代展现出独具魅力的风采。

红绿辉映的魅

在井冈山上四处探访,有两种心绪总是不时交织着:面对革命旧址遗迹时的肃穆感怀,面对祖国壮丽河山时的由衷赞美。

五百里井冈,革命人文景点十分密集丰富:现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100多处,其中茨坪毛泽东旧居、朱毛会师旧址等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自然景观也异常秀美 群峰绵延、古木幽深、飞瀑流泉,令人流连忘返。

然而,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让井冈山人引以自豪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没给他们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曾多年从事旅游工作的井冈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文兰说,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井冈山人才开始尝试发展旅游业,孕育出井冈红色旅游。1995年,市里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十年间投资数千万元,加大对革命旧址遗迹的修缮维护力度;把收集来的革命文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加以展示;开发出6大景区、13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从此,井冈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的风貌在世人面前充分显现。

登上位于茨坪北山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后,回首远眺庄严耸峙的苍翠五指峰,更让人体悟先辈们胸怀广博意志如钢。步入红军谷,在林中沿着蜿蜒幽静的红军小道走一走,看旁边斧劈刀削似的险峻山崖,更使人追思那段矢志不悔的艰苦岁月。

刻有毛泽东著名诗篇《西江月・井冈山》手迹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望千峰竞秀、云海奔涌,听山风浩荡、松涛澎湃,来自上海的张毅说出了众多游人的心声:“在井冈山身临其境接受教育,既净化灵魂,又颐养身心,不虚此行!”

保护与开发同步

漫步于井冈山各景区里,目光所及,郁郁葱葱;深吸一口气,竟感觉似乎这里的风都是甜的。

绝佳的生态环境,源自井冈山人对家园的善待。“保护与开发同步、效益与投入并举”,是这里发展红色旅游业的首要原则。井冈山市社联副主席肖国祥介绍说,这几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市里专门聘请专家,确立了《井冈山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示范》课题,完成了232平方公里的野外资源勘察及资料整理。加大了封山育林力度,实施了“翠竹工程”、“林相改造工程”等绿色环保工程,累计毛竹低改3.4万亩,营造丰产林3万亩。目前,井冈山有山林面积19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6%,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好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各类植物3800余种。据环保部门测定,井冈山的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离子数超过8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

“红”、“绿”相配,井冈山人把丰富的资源真正开发成了有强烈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使游客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饱览了秀美河山。今年1至5月,井冈山市共接待旅游参观者5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4亿元,旅游业占了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红色旅游的兴起,还成了井冈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医院旧址所在地小井村共有39户人家,户户有了自家的产业,有的经营工艺纪念品,有的开餐馆饭店,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拥有上千平方米经营场所和数十万元资金的小井村民黄谦淼说:“是红色旅游热潮让我实现了致富梦。”

踏遍青山人未老,井冈今朝更好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