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人才体面生活

2004-07-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荣 特约记者 李建斌 我有话说
张文栋,男,动态存储测试专家。1962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16岁上大学,先后获太原机械学院学士、硕士,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现任华北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生导师。现已出版专著两部,其中《存储测试系统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一书被誉为存储测试理论的经典著作。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不占地利之先的高校如何凝聚人才,使学校形成聚才“洼地”?华北工学院院长、我国著名动态存储测试专家张文栋的法宝是:“让人才体面生活。”何为体面生活?记者近日专门和他进行了探讨。

张文栋先谈了三件事:

事情一:2000年以来,学校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历培养。凡到外校攻读学位的教师,只要学成回校,学校在报销全部学费的同时,每天还补助一定的生活费。

事情二:学校在明确责任的同时,给各类人才以充分的自主权。如科研经费中90%的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主支配;中层干部不仅有充分的处事权,还有独立的经费使用权等。

事情三:学校已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教师的岗位津贴。目前一级教授岗位津贴一年达四五万元。同时筹款资助一、二、三级岗位的教授买私家车。现全校的私家车已达150多辆。

说完,张文栋反问记者:“领上生活费读学位在同学面前体面不体面?能够自主支配经费在同僚面前体面不体面?开上私家车外出办事在同事面前体面不体面?”“当然体面!”记者说。张文栋将手一挥:“我们就是要创造一种氛围,让每一位华工人都认识到,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取得骄人的成绩,不仅会得到很高的社会地位,还会得到可观的经济收入。”“这种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张文栋说:“方法之一就是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让优秀人才得到比普通人更多的经济利益。”

华工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是从张文栋2000年当院长后开始的。先确定岗位、岗位职责和岗位津贴,然后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去竞争。竞争上岗后,本人在领取原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的基础上,再拿新岗位的岗位津贴。改革的结果,教师岗位最高的一年可拿到十几万元,管理和后勤岗位低点,但最高也可拿八九万元。张文栋说,“这项改革华工人都得益,但得益最多的还是华工中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其中创新拔尖人才。最优秀的人才得到好处,特别是比较大的好处,就向世人昭示:在华工,只要是人才并努力工作为华工作出贡献,就能得到与其价值和付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而人只有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才能体体面面地走向社会,走向同事,走向生活。”

“让人才体面生活,首先使华工吸引了大批人才。以前,连本校的硕士生都想到外地工作,现在连名牌大校的博士生、留洋生都申请来华工工作;以前,学校仅有十几个硕士点,现在不仅硕士点翻番,还新增了六个博士点和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前,全校仅八千名本科生,今年发展到三万人……”张文栋掰着指头讲了近年来华工的变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