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种子撒播中国大地

2004-07-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龙志飞 段教兰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在海南省,常年活跃着一支来自江西省萍乡市的农技人员制种队伍。33年来,他们在海南省和内地累计培育生产优质杂交稻种2亿多公斤,小种子撒播了中国大地。

一个朴素的愿望

上世纪70年代,国家粮食匮乏,定量供应,萍乡农技人员就开始探索培育良种、增

加产量的路子。那时,萍乡有两位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颜龙安和钱怀璞。钱怀璞说:“我们搞良种培育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群众吃饱饭,吃好饭。”

为了这个朴实而神圣的愿望,颜龙安和钱怀璞以及他们的制种队员用了毕生的精力来实现。1971年,在这两位水稻育种专家的带领下,萍乡人在海南建立了制种基地,并把科研活动带到了那里。这些年,他们就像候鸟一样在萍乡和海南之间轮飞,利用两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育种繁殖,人们形象地称他们是“与候鸟同飞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选育的8501、8502、汕优102、献优63、新优63、新优752等水稻新品种相继成功,并经农业部审定,确定在南方13省市推广。

一支专业的队伍

萍乡农技人员为国家生产优质稻种,闯出了一条“南繁制种”的专业化道路。

近年来,南下制种的萍乡人与日俱增,去年50多个制种队的足迹踏上海南省洛东、三亚、凌水、东方4个县30多个乡镇,制种面积5万多亩。萍乡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把杂交水稻制种作为一项兴农富民的工程来抓,成立了杂交水稻制种领导小组和种子公司,制定了立足赣西、面向全省、辐射长江中下游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案和赴海南制种人员技术培训和思想素质考核制度。目前,在赴海南制种的5000多名萍乡人当中,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有210人,中级技术职称的有130多人,还有高级农技师52人。各县区还派出机关干部驻守海南,帮助制种队协调与海南省有关部门以及制种队之间的关系,维护制种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南下制种农技人员贷款用于种子生产,全市年支农贷款额达900多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制种队的专业化建设。

一个响亮的品牌

由于萍乡农技人员在海南信誉高,培育生产的种子质量过关,在海南制种业中,萍乡人独占鳌头,制种面积占全国在海南制种面积的95%以上,不仅满足了萍乡所需杂交水稻种子,还承担了中国种子公司海南分公司以及广东、广西、湖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制种任务。“萍乡种子”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国家南繁基地所有先进水稻优质品种的实验任务都由萍乡农技人员承担,其中包括两系杂交、超级高产水稻。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他们在海南田越作越精,种越制越优,种子质量由亩产4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00多公斤,最高的博优品种亩产达350公斤。

新的《种子法》和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更给萍乡制种农技人员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了获得种子经营权,取得更大的效益,萍乡正在组建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把“萍乡种子”这个品牌推出中国,推向世界。

一条增收的渠道

随着萍乡杂交水稻制种名气不断扩大,萍乡农民得益于杂交水稻制种的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全市涌现了30多个制种专业村,造就了5000多名制种能手,每年生产优质稻种800多万公斤,产值达亿元。不少制种能手几年时间就跃入富裕户行列,每年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50多万元。

他们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按通常1亩杂交水稻需1.5公斤种子,每亩杂交水稻产粮500公斤计算,他们生产的杂交种子相当于为国家生产了近1000亿公斤粮食。上世纪最后30年,汕优102、献优63、新优63等品种历年累计种植面积达6亿亩以上,增产粮食超600亿公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