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清末外交家的出版情怀

2004-07-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姚必强 我有话说

晚清出类拔萃的外交家黎庶昌,他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两度出任驻日公使。

黎庶昌与张裕钊、关汝纶、薛福成称“曾门四弟子”。黎庶昌成长时期,清代封建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黎庶昌在出使西欧与日本时,坚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没有奴颜媚骨,也没有虚骄自大的习气。他不把一切外国人都

视为“夷狄”,他尊重所驻国的风俗习惯,诚恳而平等地待人接物。他完成外交使命是建立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自立的基础上的,黎庶昌的外交生涯得到许多学者首肯。

黎庶昌出使国外时,目睹西方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化,对比国内的封建专制制度和极其落后的状况,心中产生极大的震动,便向清廷提出:建水师、筑铁路、修治京师街道、优礼各国公使、保护商务、预筹度支并请亲藩游历欧洲等改革议案,足见爱国热情。这些议案在仇视“火车轮船”的清顽固派中,亦不了了之。

黎庶昌出使日本期间,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刻印了《古逸丛书》。今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拨巨资、贵州人民出版社倾全力,影印再版了该书,共计56册。

黎庶昌两度任驻日公使,正值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西学兴而汉学日趋式微,旧版秘籍不为书肆所重。黎庶昌发现,国内早已亡佚的古籍散落在日本朝野,便与时任驻日外交随员的杨守敬“极力搜访”。杨守敬“日游市上,凡报已毁坏者皆购之,不一年遂有三万余卷”。黎庶昌与日本朝野文士广泛交游,这给他搜求古籍带来了极大便利。有些日本王室秘府的藏本,他还通过外交途径搜求。如《太平寰宇证补厥》,原藏于日本秘阁,黎庶昌致日本的太政大臣,几经交涉,才以西法摄影而得。有的则“赠金币而刻之”就这样,“上自王室秘府,下至寺观,以及士大夫家,莫不网罗择要而刊之……使中国数千年坠简复还旧观,海内士大夫得者莫不惊为秘籍。”

这套《古逸丛书》丛书由黎庶昌个人出资刻印,他“节三年薪俸万数千金,耗二年心力”,于光绪十年(1884年)秋竣工。此书凡二百卷,二十六种。一个封建帝国时代的外交家,在公务之余,节俭“三年薪俸万数千金”,历时二年,将国内亡逸的古籍广为搜求刻印出版。黎庶昌对民族文化积累、整理、传承功不可没。《古逸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