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常时期的伟人手笔

2004-08-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班永吉 我有话说

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前夕,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邓小平与1975年的中国》一书,作者以厚重的笔墨描绘了在中国的一个特殊年份里伟人的一次大手笔―――1975年的“全面整顿”。

作者回

顾这段变化急剧又精彩纷呈、波澜起伏又井然有序的历史时,得出一个认识:中国之所以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之所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并非如国外人所说,是党内上层少数人政治行为的结果,或适应一时政治需要作出的决定,而是与许多特定的历史机缘相联系的历史必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综合体现。

江泽民同志曾对邓小平在1975年整顿的历史地位作了这样的评价:这次整顿“反映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愿望,代表了党的正确领导,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显著成效。由于整顿的深入势必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邓小平同志又被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度被错误地撤销一切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三次严重挫折。但是,整顿的业绩和他在整顿中表现出来的风骨,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为粉碎‘四人帮’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整顿所作的探索,为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打下了实践基础。“全面整顿”不仅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也奠定了日后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邓小平理论的基石。

从作者梳理的脉络分明的“整顿历史”中,证明了世纪伟人邓小平,既是毛泽东事业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人,又是毛泽东事业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者。走到了中国政治舞台中心被打倒多年的邓小平,在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他和一些思想敏锐的干部群众对中国前途的深沉思考,以及为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表现出的无私无畏、不屈不挠的境界和风骨,感人至深。今天看来,当年积累起的一些真知灼见和政治经验,无疑连接着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并导向了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且“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该书把文献史料与口述资料融为一体,摆脱了单纯依托史料的罗列样式。作者近年来四处奔走,采访了许多当事人、收集资料,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已身患重病言语困难。那些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同志为了接受采访而翻箱倒柜搜寻尘封多年的笔记本和第一手资料,竭尽所能地提供各种线索。口述资料的运用使《邓小平与1975年的中国》耐看,使史料更完善、更充实。同时,诸多章节文末都运用了章回小说的写法或镜头语言,使叙述手法充满悬念和张力。

作者发掘了当年大量的从中央到各部门以及一些重点地区的文献史料。不但写了中央层的决策和诸多文献的出台内幕,也写了省、地、县等一些基层单位的整顿进程和风云变换。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在全面系统地反映1975年整顿全貌的同时,集中材料、突出重点,做到了点面结合,既反映重要领域和重要方面整顿的进展概况,又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整顿中细腻感人的细节。书中还刻画了胡耀邦、张爱萍、周荣鑫等同志栩栩如生的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975年是“文革”十年内乱中极不寻常的一年,作为拨乱反正历史转折的前奏,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孕育,这年中国的全面整顿历史,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邓小平与1975年的中国》张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