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2004-08-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曜 我有话说

判断一种理论是否成为科学体系,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看它是否系统;二是看它是否回答了所研究的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按照这一标准,邓小平理论成为一个科学体系是没有疑义的。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只有把握了它的科学体系,才能从总体上了解这个理论的框架结构和全貌,才能了解这个科学体系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和基

本理论,以及各原理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深刻理解这个理论的精神实质。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有其鲜明的特点。他是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邓小平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经历使这位理论家有着很深的政治家、战略家的烙印。在邓小平理论中,很多理论问题都不是从学者角度而是从政治家角度提出的。与上述相关联,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本身就是大学者,他们在其著作中已经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还有他们的忠实继承者列宁在《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和《卡尔・马克恩》中对此都有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三卷中已建构起来。邓小平理论则不同。邓小平主要是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党务和国务活动家,他的主要精力用于处理重大问题和提出重大决策。他的思想理论散见于他的报告、讲话和谈话中。他的所有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精辟,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形成了理论体系。近些年来,理论界发表了不少探讨和论述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文章和著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学者们个人的认识和视角不同,有的从基本观点去构建体系,有的从基本理论构建体系,也有的从基本范畴构建体系,还有的从不同理论层次构建体系。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怎样构建更合理。我认为,构建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最重要的应是符合邓小平本人的认识和思路。从这个角度说,我个人倾向于从不同理论层次构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我认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如下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主题和主线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说明,他不是一般谈论建设社会主义,而是探索怎样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探索在这样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邓小平理论还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基本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江泽民认为这个问题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这两个基本问题都十分重要,但哪个更首要?应该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实践表明,人们总是依据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来确定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例如,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始终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现在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基础上实现人们共同富裕的社会,实践上就必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最重要最有说服力的回答是创立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是全面的全局性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概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邓小平的一个重大贡献,是在探索中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邓小平还说过:“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同上书,第63页)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生的一些失误,特别是重大失误,其原因很多,但最深层次的是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对所有问题的论述,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和贯穿这条主线的。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二个层次:哲学基础

邓小平理论有深厚的哲学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卓越的哲学家。他一生读了很多哲学著作,思考了很多哲学问题,并用哲学观点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在延安时期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这样著名的哲学著作和许多充满哲理的政治和军事著作。他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的精髓用“实事求是”四个字加以概括,并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邓小平依据他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经验,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四个字。他之所以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因为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是人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践,处在僵化和半僵化状态,跟不上变化了的客观新形势。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实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一致,达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全面纠正“左”的错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重新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邓小平的词汇中有两个概念最能体现解放思想,一个是“中国特色”,一个是“初级阶段”。但是,无论是“中国特色”还是“初级阶段”,又都是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和出发点的。

第三个层次:核心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这方面,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正确的方面。提出和制定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毛泽东是首创。党的基本路线(即总路线)是党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全局性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是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的。党的基本路线正确,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前进、胜利;党的基本路线错了,我们的事业就将遭受挫折和失败。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制定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个创造是和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这个哲学思想就是抓主要矛盾的思想。虽然最早提出主要矛盾这个哲学概念的不是毛泽东,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中就曾首次提出过。但是,从哲学思想上真正重视主要矛盾,运用主要矛盾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发展阶段,并确定每个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毛泽东的首创和功绩。我们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都是为了解决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从而推动历史前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认识,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报告对这条基本路线做了明确的全面的表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包括:(一)实质内容: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我们只有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能搞两个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我们是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是一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二)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三)发展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四)领导和依靠力量: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实践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主要靠的是它,今后要想取得更大成就还得靠它。正因为基本路线如此重要,所以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强调:“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有人可能会提问:基本路线是路线,怎么又成了理论?不能把路线和理论对立起来。一般说来,不能把政策说成是理论,把二者混淆起来,它们之间显然有很大区别,理论是对事物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和反映。但是,路线则不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也是这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核心内容。从理论视野看,党的基本路线是路线化了的理论,更重要的理论。

第四个层次:基本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围绕主题和主线有一整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理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理论中,有的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有的指导意义仅限于某一领域。在每个基本理论中还包括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如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教育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事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等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构成某一基本理论。我认为,只有观点、论断,没有基本理论,不可能构建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理论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军队现代化和国防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理论、“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理论,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上述十三条,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主体部分的基本理论。

综上所述,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括四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和主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二是有一个深厚的哲学基础,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有一个核心内容,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四是围绕主题和主线有一系列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这四个不同层次内容的总和就构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的一生,功勋卓著,但是最大的贡献是晚年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理论上,他创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珍贵的理论财富。实践上,他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它的意义,从当时看,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遇到困难和危机,各国都在寻找出路。苏联试图通过改革,走出困境,但由于在改革中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找到正确的路子,全盘照搬西方经济政治模式,最后改革变成改向,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这是一条失败的道路。邓小平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其特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体制改革,同时大胆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成果,不但坚持了社会主义而且使其有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这是一条成功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条新路发展了中国,也拯救了社会主义。从长远看,中国坚持走这条道路,到本世纪中叶完全可以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时,“这不但给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

作者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