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为明天更美好

2004-08-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于常海 我有话说

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已于近日在京顺利落下帷幕。近千名在海外工作的优秀生物科学家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围绕“科学―――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的主题,展开了探索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前沿、促进学科研究应用的交流。

大会期间,参会的生物科学家展示了生命科学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基础研究方面,大会讨论了干细胞发育、信号转导、癌症转移、神经细胞迁徙等研究热点。例如在癌症转移领域内,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癌细胞转移定位有关,可是传统的抑制剂难以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而新一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则不仅可以遏制癌症的转移,还可以治疗早期的体内损伤,为癌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近期的科研工作着重于病因分析、药物研发和遗传分析等。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办法。大会中就这些疾病交流了最新的研究结果,报道了一些与发病有关的重要因素,探讨了人体自身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递质代谢等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理。例如在对生物钟的研究中发现,啮齿动物的生物钟在许多周围组织中起作用,并证明生物钟免疫和生物钟基因对于调控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

大会还开设了一些新技术的分会场,如目前备受瞩目的RNA干扰技术、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基因芯片等。在基因治疗领域,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癌症治疗上。利用多种载体、特异性的启动子、融合蛋白等使抗癌药物特异地定位在癌细胞中,增强了治疗的特异性,降低了副作用,是治疗癌症的一条新思路。在药物治疗领域,单克隆抗体凭借其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少受到人们关注,此类药物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的意义尤其重大,大会介绍了两种分别以酵母和兔为基础的新型抗体生产技术,所产生的抗体具有完全的功能,并已出现了人源化的抗体,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在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对于艾滋病(AIDS)、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乙/丙型肝炎等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研发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

继发明针对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后,美籍华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何大一教授宣布,其领导的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构建成功的两种艾滋病DNA疫苗,在美国已经进入一期临床,其研究组还构建了嵌入5种HIV-1基因的改进的安卡拉牛痘,正准备进入临床实验研究。对于SARS疫苗的研究目前进展非常迅速,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分别利用抗体技术、多肽技术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但由于SARS病毒变异多样,疫苗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

今年年初禽流感肆虐,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也威胁到了人民健康。香港刘乐庭博士参与的研究组公布了一种新型的流行病病原体诊断技术,用于禽流感、SARS等的检测,并在国际生物学一流刊物《新英格兰医学》上发表,该技术在本次大会交流中获得了广泛好评。

在大会交流中还发现,国内外很多实验室针对各种重大传染病研发出了不同特点、灵敏度的诊断技术,由于目前缺乏明确的国家诊断标准和程序,这可能给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用及应对传染病的再次突发带来很大的弊端,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诊断体系刻不容缓。

此次大会内容精彩,从原理机制到临床治疗,涵盖大量前沿课题,洞悉多个社会焦点,展示了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前景。大会也充分证实了华人科学家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国家对于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视。希望每一位相关人士都能为推动华人生物科学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的研究水平和竞争能力作出贡献。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秘书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