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熊猫的“内忧外患”

2004-08-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北鹰 我有话说

历时4年半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日前向全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野外大熊猫数量已从上次调查(1985年 1988年)的1110多只上升到1596只,人工圈养大熊猫已有161只。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有所扩大,种群数量有所增加,栖息地质量有所改善。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赵学敏说,为更好地

开展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林业局开展了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以掌握和了解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分布范围、栖息地及保护管理、分布区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等现实情况。

野生大熊猫调查范围涵盖了川、陕、甘三省的57个县(市、区)以及辖区内的40个有大熊猫分布的自然保护区。调查总面积为2539789公顷,完成调查路、样线11174条。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涵盖了三省的54个县(市、区)、223个乡镇。圈养大熊猫调查涉及全国23家大熊猫饲养单位。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六大山系,行政区划包括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6个地(市、州)、45个县(市、区)、194个乡镇。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为2304991公顷。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596只(不包括1.5岁以下大熊猫幼体数量)。分布面积约1398041公顷,占栖息地总面积的60.65%,当前主要受到放牧、采药、割竹打笋和偷猎的干扰。全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61只,其中70%为圈养繁殖个体。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已达40个,保护有约45%的大熊猫栖息地和约61%的野生大熊猫。

调查结果令人兴奋,但这是否意味着大熊猫已经走出濒危状态?

对此,赵学敏指出,大熊猫仍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他说,当前困扰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突出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的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人为干扰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依然严重;三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从大熊猫自身来看,一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其遗传特性使其生存能力十分脆弱,依然面临交配难、产仔难、育幼难等三大难关;二是食物面极为狭窄,以食箭竹为主,食性单一,竹子开花枯死的周期性仍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三是大熊猫的疾病很多,贫血、寄生虫及肝炎、癌症、营养不良等都是其常见性的疾病,已成为大熊猫生存的一大威胁。从外部环境来看,开发开垦、道路交通的建设和放牧、采药、割竹打笋、偷猎等人类活动,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破坏干扰依然严重,致使大熊猫栖息面积减少,日益岛屿化,栖息环境恶化,生存空间萎缩。

赵学敏说,要使大熊猫摆脱濒危的阴影,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从根本上促进大熊猫的保护和发展。目前尚有近40%的大熊猫在保护区保护范围之外,要进一步加强大熊猫保护区建设,在适宜地区抓紧建设自然保护区,使绝大多数大熊猫纳入保护区保护范围。要进一步优化保护区网络体系,在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生态走廊、破碎化的栖息地,抓紧形成有机连接的保护网络,提高保护效益;二是要强化大熊猫迁地保护,努力扩大大熊猫人工种群数量。要进一步支持大熊猫人工繁育事业的发展,努力维护和改善大熊猫人工圈养条件,在大熊猫圈养种群之间建立有利于种群繁殖的交流机制。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卓荣升说,国家林业局今后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一是推进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完善大熊猫保护管理网络,加强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保护。争取将90%的野生大熊猫纳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之下。三是加强社区共管工作,促进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四是强化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管理,并逐步开展人工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工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