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补上“情感教育”这一课

2004-08-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钟素平 我有话说

这一话题是由从报上看到的一则故事而引发出来的,说的是前不久一所市属实验中学的老师为高二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两个班级104名学生中,完成的仅24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面对父母满是老茧的脚蹲不下身子,很难为情。这道“洗脚作业”题,洗出了当前教育的盲区――情感教育。

现在,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心理障碍现象明显增加,容易产生兼容性差,刻苦精神欠缺,挫折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遇到困惑、挫折没人可倾诉,似乎不大愿意讲给父母、老师听,好朋友又太少。也有学校尝试用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课,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情感失落”容易引发中学生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严重者会引发精神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

为何能出现这些现象呢?症结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说与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利害关系”的其他教育内容,许多教师并不在意。而且,目前的学校教育是“大一统”模式,对学生个性上的特点往往无暇顾及,甚至于无法“容忍”。在应试教育意识的支配下,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成绩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和情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无法向老师和父母诉说,等到出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对社会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后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

情感教育是从美国舶来的。在1996年美国畅销书《情商》中,作者戈曼认为,人们认知、理解、掌握情感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可以影响人一生的际遇。英国教育界认为,情商不仅能被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被教授。教育应把“爱”字放在第一个重要的地位,教育孩子学会“爱”,从点滴小事上做起,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呼唤他们“爱”的力量,这既是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传统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当然,要补上孩子们的“情感教育”这一课,仅靠一次“洗脚作业”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时期潜移默化的渗透。

如何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改善师生关系,如何理解、宽容学生应该是当前教师们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跟孩子没有精神上的经常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和感受上不相互渗透,就不能想象会有情感与教育修养血肉相联的修养。培养教师情感的最主要的源泉,这就是教师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里不仅作为一位教导者,而且也作为一个朋友和同志,同孩子们结下的多方面的情感联系。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跟学生见面,而学生也只在教室里感受教师的影响的话,就不能想象有情感联系。所以说,要为学生补上“情感教育”这一课,关键还在于教师。希望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共同去补孩子们的“情感教育”这一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