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邓小平的读书生涯

2004-08-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建武 我有话说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战略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理论家和学问家。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伴随着邓小平的一生,并和他的革命生涯、思想作风及理论创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邓小平的读书生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脉络和精神实质,并且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

邓小平一生酷爱学习,

喜欢读书。从邓小平读书生涯所经历的相对集中的时期及其产生的影响来看,有三个阶段特别突出:一是少年时期在家乡的读书生活;二是青年时期在欧洲的留学经历;三是“文革”中在流放江西时的那段特殊读书岁月。

广安上学阶段。邓小平从1909年私塾发蒙到考入广安县中学,在家乡度过了十年的读书生活,奠定了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县立中学读了不到一年书的邓小平离开学校,加入到赴法勤工俭学的队伍之中。从此结束了他在广安的读书生涯。这10年读书生活对邓小平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了比较深厚的国学根底。正是由于早年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邓小平一生对传统典籍颇感兴趣。二是通过进步思潮的影响,使爱国主义思想在邓小平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在读初小的时候,老师不仅经常讲述“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一类的故事,还介绍过《革命军》等进步书刊。到念高小时,他又进一步接触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等进步思潮。五四运动爆发后,邓小平还在广安参加了声援活动。这些经历不仅对他爱国情操的培育产生了影响,而且激发了他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决心。三是练就了一手好字。从私塾开始,邓小平不仅书读得好,字也写得不错。至今还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其从小能认真练字且成绩出众的故事。经过写字课的严格训练,他奠定了良好的书法基础,直到晚年他写的字依然是那样遒劲有力,别具一格。

欧洲留学阶段。邓小平从留法勤工俭学到赴苏联学习,度过了在欧洲六年多不平凡的留学生活。在此期间,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0年夏,年仅16岁的邓小平告别祖国,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征途。邓小平在法国生活了5年又2个月,其勤工俭学的生活是异常艰辛的。除了刚开始在诺曼底的巴耶中学学习约5个月时间外,就再没有踏进学校的大门。邓小平在讲到他在法国的留学生活时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邓小平在法国所读的主要是《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书籍。正是这些书籍,对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邓小平实现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历史转变。1926年初,邓小平离开法国,来到了十月革命的故乡。在莫斯科,他先进东方大学,不久转入中山大学。通过邓小平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所写的一份简短自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当年的学习和思想情况:“我过去在西欧团体工作时,每每感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发生错误,因此我便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不过经济困难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更感觉到我对于共产主义的研究太粗浅”,“所以,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质朴的〈邓小平自传〉》,载2001年3月21日《党史信息报》)。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但邓小平只学习了近一年时间,便受党的派遣,于1927年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欧洲六年多的留学生涯,正是邓小平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不仅在年龄较轻的时候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是在马列主义的诞生地进行的。经过六年多的留学生活,邓小平从一个质朴的青年成长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是邓小平的幸运,也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江西读书阶段。“文革”期间,邓小平在谪居江西的岁月里,经过三年又四个月的勤奋读书,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从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省新建县望城乡的一座庭院里谪居了三年又四个月的时间。这时已年近古稀的邓小平不仅离开了忙碌的工作岗位,也远离了中国政治斗争的漩涡。而这恰好为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读书和思考的机会。在这一阶段,邓小平差不多每天上午去工厂参加劳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而且“每日都读至深夜”(《邓小平在江西的日子》,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2月第2版,第129页)。在所读的书中,除了大量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著作外,还有不少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以及哲学时政等方面的书。邓小平的女儿在讲到父亲在江西这段特殊的读书生活时说:“在孤寂的年代,靠着读书,可以疏解寂寞,可以充实生活,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安静心灵。父母亲都喜欢看书,在闲暇的午后,在万簌俱静的夜晚,书,陪伴着他们共度岁月。”(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150页)邓小平晚年这次全面系统并且长达三年之久的读书生活,意义实在重大。正是在边读书边思考的岁月里,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更明确,信念更执著,意志更坚定。后来,邓小平在讲到他的这段经历时说:“那件事(指“文革”),看起来是坏事,但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2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