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扬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4-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教育部部长 周济 我有话说


一九八三年国庆节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今日北京景山学校新貌

邓小平同志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和毕生心血,他的教育决策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在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记得1984年国庆节,在万众欢腾、举国注目的天安门广场,一群北大学生以床单作纸,布头代笔,向世人展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不仅表达了青年学子的热忱之心,而且反映了广大师生员工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平同志的衷心爱戴之情,这承载着历史经典的精彩一幕,深深地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我们深切地怀念小平同志,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的历史丰碑

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初期西南局工作,以及“文革”前在中央书记处任总书记,小平同志始终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从“文革”后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直到1992年南方谈话,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以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指导制定了许多重大教育决策。

“文革”结束后,小平同志刚恢复党内外一切职务,就“自告奋勇”主管科技教育工作,冲破“两个估计”思想禁区,使教育界成为全国最早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战线之一,使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新生。同时,小平同志亲自主持恢复被“文革”废止10年的高考制度,全面整顿学校教育秩序,建立学位制度,激发了亿万青少年儿童学习积极性,振奋了广大教师的精神,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小平同志大力呼吁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他郑重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认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他明确表示愿意当“后勤部长”,要求党政部门为教师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在他的倡导下,1984年,我国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界呈现一片生机,这时,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很有希望,现在关键是培养人才问题。要解决人才问题,必须从教育着手。为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教育制度必须进行改革。”1985年5月,党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决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

小平同志要求我国向外派遣留学生,“要成千成万地派,不只是派十个八个”,他号召留学人员“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他再三强调“要利用外国智力”,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对外开放。

总之,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胸怀,在重大历史关头做出了许多正确决策,开辟了新中国教育发展史的最好时期,他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赤诚之心,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树立了光辉典范。小平同志为教育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历史将永远铭记。

高瞻远瞩的伟大理论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其中关于教育的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本质,精辟阐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卓著成就。邓小平教育理论突出地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属性上,小平同志深刻阐释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辩证关系;在知识分子属性上确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

小平同志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出发,全面认识教育属性。一方面,重视教育对上层建筑巨大的反作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水平;另一方面,揭示了教育与经济发展以及科技第一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与此相关,在知识分子属性问题上,小平同志再次表现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充分肯定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在教育功能上,小平同志全面确认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体设计之中。

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当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部分,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他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13亿人口是我们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样规模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怎样才能变沉重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矛盾转化的条件就是教育。因此,小平同志讲:“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他殷切地告诫我们:“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他强调:“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小平同志要求大力增加教育投入,他希望20世纪末“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办教育”;他呼吁:“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三是在教育目标方针上,小平同志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小平同志站在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高度,反复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求“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指出,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他深刻地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面对改革开放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回顾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时尖锐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教育是最大失误的警语,不仅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的一贯思路,而且体现了对当时有些地方和部门对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的忧虑心情,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四是在教育战略思想上,小平同志确立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宏观方向。1983年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著名论断,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三个面向”的思想是一个整体,不仅在现在,而且在将来,都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针,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在空间上面向世界,在时间上面向未来,核心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在教育领域中的集中反映。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教育、计算机普及甚至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并用自己的稿费救助失学儿童,始终把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总之,邓小平教育理论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理论永远指引着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

继往开来的行动指南

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七年了,这期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但实践表明,依据邓小平教育理论制定的政策,完全符合国情实际,邓小平教育理论永远是指引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科学发展观。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是我们党治国方略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大决策,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进一步突出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办教育的宗旨。这是教育系统坚定不移地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得到了教育系统的一致拥护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肯定。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教育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育事业在世纪之交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义务教育方面,2003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左右,在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了不起的历史成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在高等教育方面,2004年高等学校总规模突破2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也稳步提高。此外,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及其他各个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教育事业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这个阶段教育的基本矛盾。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实现办学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是今后教育努力的方向。

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军,这一点要定下来。他们有这个能力,有这方面的人才”,今天这一点已经成为现实,我国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具有相辅相成、互生互长的特点和优势,要加强教育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与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要遵循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要求,产学研结合,变科技成果为现实生产力,努力实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一轮《行动计划》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蓝图,凝聚了我们今后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行动方向。

蓝图已就,重在实行。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希望大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他坚信:“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让我们牢记小平同志的教导和嘱托,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实现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