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到苏州看望陆文夫先生

2004-08-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小蕙 我有话说

好几年的心愿了,想到苏州去看看陆文夫先生。日前终于借得采访昆山之机,和鲁枢元教授一起,寻到姑苏带城桥,推开了文夫先生的门扉。

文夫先生从客厅的藤椅上站起身,微笑着和我们握手。

别说文坛了,就是在广大读者心目中,“陆文夫”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小说《小贩世家》《围墙》《美食家》

等俱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在那重视文学的年代,曾经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现在,他76岁了,年纪不算大,但因为运动性哮喘病的折磨,稍一动作,就会引起剧烈的喘息,所以他一般都是在藤椅上静静地坐着,旁边的茶几上放着应急的药。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去年他还应约为我们“文荟”副刊写了散文《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他自己谦虚地说“写得不怎么好”,可却已被收入《2003年中国散文精选》等好几个散文选集中了。

望着文夫先生比过去更加消瘦的身体,我很内疚,早知他是这样受着病魔的严重侵害,我是绝对不会请他写稿的。可他微笑着说,“我还在办杂志呢,我还在看稿子呢。”他说的是《苏州杂志》,由苏州市文联主办的,文夫先生一直担任着主编。这是一本展示苏州历史文化风貌的大文化类杂志,封面是灰色调的老城门、小桥流水,内里是“新苏州纪事”“吴中风物”“古城春秋”一类的文章,没有一点花草、明星、恋事、时尚、先锋、现代后现代之类,现在这样老酒一样醇香的杂志真是少而又少的。所以,文夫先生也有苦恼,很难找到甘于寂寞和清贫的接班人,倒不是年轻一代个个都不愿潜心做学问,而是他们也要挣钱买房子、送孩子上好学校、供养老人的医疗费等等。因此,文夫先生只好自己支撑着做,审稿、看校样什么的,都干。好在他说,“只要不动,我坐在椅子里,精神还蛮好的,有时候可以坚持两个多小时都没问题。”

不仅如此,文夫先生还每天上网,关注着天下大事和文坛走势。他对苏州的女作家们,范小青呀、叶弥呀,很称许,特别肯定年轻新锐们的起点很高。不过,就全国的整体创作状况而言,他又认为年轻作家们在语言上,还没有见到解决得太好的。这也是文学创作的最关键处,记得过去老舍、叶君健等一批先辈,就认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我向文夫先生介绍了散文新锐周晓枫、王朝阳等,不知他们的作品能否进入文夫先生的法眼?

凡健康人都体会不到,身体的退步是能对人产生颠覆性的致命伤害的,有些人小病大养,最后无疾也能养出大病来。文夫先生虽属于沉静寡言型的人,但他内心里一片阳光灿烂,在今年5月的一个电子邮件中,他对我说:“五一长假快过去了,我看着别人游玩也很高兴。”

他还说:“你能到处走走,是一种幸福。我现在有些后悔,当年能走动的时候,却舍不得时间,因为我第三次再起时已经50多岁,我知道从事小说创作的人高峰期都在60岁之前,60岁之后便会走下坡路,不仅仅是精力问题,而是创作激情的衰退。写小说的人不能懂得太少,也不能懂得太多,太多了也就只能像鲁迅那样写杂文,写小说要有一种善良的天真,看透了也就没有了。当年我准备到了写不出来的时候再出去走,却没有想到写不出来的时候也走不动了。所以说你要抓紧机会。”

这话一直让我心里酸酸的。不过今天看到文夫先生的住宅,还是有一点心宽了:这是一栋独体小楼,客厅外有一爿小小院子,有绿叶锦花,可以坐到那里晒太阳,苏州的空气也还是不错的。文夫先生的生命力强韧,他微笑着说:“去年王蒙来看我,以为我不行了呢,回去跟朋友们说,你们都快去看陆文夫吧。结果大家跑来看,发现我还行……”

文夫先生,您多保重 我们大家还期望您写出更好的作品 期望您早日养好身体,到北京来看北海的白塔、香山的红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