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给孩子以美好的童年

2004-0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平延 我有话说

最近,影视界刮起了一股不小的家庭亲情之风,其中有一部名叫《暖情》的小制作影片引人注目。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分离的家庭,由于正在上着幼儿园的儿子,执拗地要寻找远走他乡、另觅幸福的妈妈,父子俩一路受尽磨难,最终使碎裂的家庭破镜重圆。故事情节似乎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较单纯,表现手法也很平实,然而,影片

所引发的对亲子之情、父母之爱、他人之助、社会之职的诸多思索,使观众从简单中看出了厚重,从平实中读出了大义,从寻常中嚼出了耐人寻味的含义,进而阐发了家庭、人生及社会的多重主题。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家庭,既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也是一定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不可否认,《暖情》就是一部真实反映现实家庭状况的作品,也是一部既充满时代气息、又弘扬传统美德的优秀之作。它以逼近现实的勇气,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由于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而导致对家庭、对人生、对婚姻的不可抗拒的影响,也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坚守人伦道德、切盼家庭和美的殷殷期待。影片中,母亲因为她自己和丈夫先后下岗,不堪忍受窘困的生活和“窝囊”的丈夫,决意撇下孩子,走出家庭,投奔一直爱恋着她的身为老板的老同学,摆脱贫穷再创事业。不能说这类家庭没有其普遍性,然而,影片将镜头一转,直接对准了孩子冬冬。自此,这部以孩子为中心的作品,认真探索并展露了一个破碎的家庭,是如何给幼小心灵带来种种残缺,忧伤,恐惧的,也是如何找回曾经失缺的母爱的。影片中,冬冬对母性有着不绝如缕的思念和依恋,他不惜以稚嫩的身体去承受陌生城市里的一切。他怀着对温暖家庭双亲俱在的梦想,即使一路的奔走找寻,一路的辛劳困顿,也觉得无比的幸福。然而,当看到冬冬将邻家女孩小雪送来的一根黄瓜做了一菜一汤,为干活回来的父亲终于吃上有菜的饭时,我们发现他们在吃得那么香甜的背后,其实是如此的让人心酸。从这个意义上说,影片所揭示的孩子寻找母爱的主题,有着很强的社会警示作用。

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停留在孩子对母亲的寻找过程,而且通过寻找本身,展示出社会和人心的大爱大善和大美,应该说,这也是《暖情》所要表达的另一个主题。因此,虽然故事的线脉是有着悲剧性的,但被创作者编织出了一幅冬冬全家和整个社会真善美的亮丽织锦。如父亲的下岗是为了照顾比自己更为困难的女工友小孙;房东看到父子俩的善良而执意将房钱退还给他们。尤其是,在自己如此困顿的生活条件下,父子俩将捡到的一个厚厚的钱包不假思索地送还失主。请看他们对钱包的一番对话:“爸,为什么捡的易拉罐和瓶子能要,钱包不能要?”“因为瓶子和易拉罐没有主人,钱包有主人。”“可捡一个易拉罐才换五分钱。”“那是劳动换来的,不丢人。”“捡钱包不给,就是不劳动拿钱,所以丢人。”质朴的话语中有顶天立地的人格。影片传达出对社会的热爱,这种爱甚至渗透到了全片的各个角落,因而显得是温馨的,富有暖意的,我们甚至发现不了一个心怀邪念、面有恶相的人物,即使让冬冬遭遇车祸的,也都是几个不懂事的孩子所为;即使妈妈的那个同学,也是为了爱,没有一丝夺人之爱的卑劣。伴随冬冬一路的寻找,碰到的几乎都是好人,善人,这与一些影视片里刻意挖掘社会落后面的创作心态大相径庭。

影片到处洋溢着乐观的情绪,它告诉观众,冬冬的生活是艰辛的,但艰辛之后却是充实的快乐。冬冬最后和母亲一起重回父亲身边,留给观众,特别是小观众们以启示:亲情是最重要的,精神的快乐远比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重要。值得肯定的是,影片在叙述孩子对家庭团圆起了关键作用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这个独特的家庭成员心底善良的称颂,也完成了对整个社会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美和善的赞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