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牢记小平同志教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004-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希 校长 顾秉林 我有话说
邓小平同志在他伟大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主持制定了“高教六十条”,这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七十年代他第二次复出,正是“四人帮”横行肆虐时,他针锋相对地提出教育要整顿。

十年内乱结束,

他第三次复出后,自告奋勇抓教育和科技,亲自指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制度,实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他把教育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优先发展地位,全面论述了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在高等教育方面,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重点大学的建设。1977年,他刚复出就提出了重点大学的建设问题。这年7月29日,他在听取方毅、刘西尧同志关于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时说:“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应纳入国家计划,重点学校首先要解决教员问题。重点学校教育部要抓,不能把一切都推给下面。清华、北大要恢复起来,要给他们好的学生。好的学生可以分配去搞科研,大学自己也要留点人做师资。”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表明,他要求建设的重点大学与我们今天讲的研究型大学的内涵是非常相近的。

在1978年4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生产劳动、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在学校教育中怎样组织得更有计划,使之更符合于经济计划和教育计划的需要,应该加以深入的研究。为了加速造就人才和带动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须考虑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的建设,尽快提高它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他说:“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邓小平同志在这里已经明确提到了重点大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性作用。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约见方毅、蒋南翔、刘西尧、刘达等同志,专门听取关于清华大学的情况汇报。他说:“教育就是要抓重点。普及要搞,但限于国家财力,钱要首先花在重点上。先办好重点学校,才能早出人才……发展教育最省最快的办法,还是依靠现在较好的学校为基础,加以扩充。”当时有意见主张将迁到清华绵阳分校的无线电系和“200号”从清华大学分出去,蒋南翔、刘达同志不同意这个意见。邓小平同志表示:“同意清华的无线电系和‘200号’不要拿出去,以免削弱学校的科学力量。”他指出:“办学校,要按照学校工作的规律办,要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对于清华大学由于十年内乱,学生从12000人降到7000多,教职工却从6000人上升到9000多,邓小平同志认为“这很说明问题”,即办学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他指示,“对于多余的人员,学校可与北京市委商量,可以考虑先列入编外,这样有利于整顿秩序。”他对未来清华大学的发展寄予很大希望,指出 “将来清华应发展到两万学生,研究生至少二三千,不搞好大学,提不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他强调要创造一种使优秀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环境,特别指出要加强思想教育,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一定要懂行。他说:“清华的工作,突出的有教师问题、学生问题、房子问题,更大的问题,还是思想教育问题……在学校工作的干部,本身要懂行,最主要的经验是这个。清华过去从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选出人兼职做政治工作,经过若干年的培养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队伍,这个经验好。”

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关心教师政治上的进步和业务上的提高,并反复指出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他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他的建议下,国家派出基建工程兵为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盖宿舍,及时缓解了部分科研人员和教师的住房困难。

邓小平同志指出,办教育要有国际眼光,要善于进行智力引进。他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作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1988年9月12日,他在与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他在1977年就提出了利用外国智力的问题 “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我们还邀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1983年他又指出 “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指示,我校领导班子坚持一切从学校工作的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提出了“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上,放在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上,在有控制地适当扩大本科生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1984年学校成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之一的研究生院,进入了成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阶段。1985年学校召开的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了把清华大学逐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经过全面的、深入的调研,1993年学校进一步把这个目标具体化为 到2011年建校100周年时,争取使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并提出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方向。

1998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2001年江泽民等中央领导来学校参加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江泽民同志为我校题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受到巨大鼓舞,更加坚定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学校又提出了从1994年到2020年“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个九年,调整结构,奠定基础,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的过渡;第二个九年,重点突破,跨越发展,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个九年,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努力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20年以后,清华大学还要继续努力发展,争取到2050年前后,将学校办成具有先进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

现在,我们正处在第二个九年的前半期,这个时期也是我国实施“985工程”二期建设的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努力建立起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管理体制,建设能激发全校教职工积极性,使教师队伍达到“一流、竞争、流动”要求的人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广大教师在治学办校中的作用,决策科学民主,运转和谐高效的学校管理体制。

我们要继续加强学科建设,继续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永远把培养学生的质量放在首位;我们要继续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导向,满足我国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和文化发展的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都要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我们要继续搞好定向培养,做好毕业生引导,努力支持国家重点单位,支持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建设,支持国防建设;我们要继续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进一步认真做好在教职工队伍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为实现第二个九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们要通过“985工程”二期建设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汇报,向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汇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