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几次重要的主题班会

2004-08-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烈 我有话说

十几年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我们的第一项任务必须是改善学生的思想状况。这个任务是纲,这个纲不举,学校其他教育任务的目便不张。以笔者做班主任工作为例,就是围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几次典型主题班会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

家长的班会:我们的孩子还能不能成才

孩子没考上高中,社会压力通过家长双倍地加在孩子身上,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须先从家长入手。

笔者与家长讨论:您觉得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有出息吗?还能达到您的期望值吗?会场一片沉默。笔者会前搜集了大量材料,将职业教育与经济的未来发展挂钩,扩大家长的眼界。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职业教育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教育部强调,要“扩大城乡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要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全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这难道不是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吗?

学生反馈回的信息是,整个暑假家长就没给过我一个好脸色,想不到家长班会开过后,他们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抱怨变成了鼓励:好好学,当技术工人也能成才!

第一次主题班会:如何重建我们的自信

为学生减轻了来自家庭的压力,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学生。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成绩不佳。有个别学生甚至中途辍过学。他们进入技校是无可选择。所谓“第一考重点,第二上普高,无处可去来技校”。他们自卑、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已无前途、理想可言,思想状况异常复杂。重视重建、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使其历经曲折而不丧失,是我们这个班集体的首要任务。面对我班“低人一等”的学生,我们进行灵魂教育的第一次主题班会定位于“如何重建我们的自信”。会上,我建议,不用举手、不必顾忌,权当我们是开茶话会。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把积郁心中的牢骚、不满,包括自我谴责,都说了出来。他们的坦诚、真实,受压抑心灵的委曲,深深感动了我。

班会的气氛活跃,大家抢着说出自己的特长之处。最后,笔者和同学们达成共识:从今天开始,改变过去只用单一标准评价人、评价自我的习惯,树立自信。

第二次主题班会:认识我的专业培养职业适应力

在激励学生重拾信心之后,笔者认为下一步应紧跟上来的,就是应贯穿学生学业始终的职业专业教育。班会前,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活动。首先请了在校的高年级优秀同学,介绍自己对专业的认识并反思自己在技校的生活、学习。又将往届优秀毕业生请到班里来。这些已在企业中成为技术骨干的校友对技校学习的回忆、对走上技术岗位后甜酸苦辣的回顾,给同学们留下深深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我们召开了主题班会。学生在班会上充分讨论职教的作用和意义,逐渐被所学专业的美好前景所吸引。曾经有过辍学当小工经历的同学,甚至以自己失败的打工经验,生动地告诉大家自己对职业的体会。经验证明,职业教育、职业适应能力必须从一入学就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不失时机地从第一时间做起。这次主题班会为我们以后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心理健康辅导开了一个好头。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信念也打开了良好的开端。除了教学上采取多种措施外,解开学生的心结,彻底打破他们对学习的畏惧感,并一点点教会他们如何上好技校的专业课,真正学到一点东西,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次主题班会 勇于学会学习把未来掌握在手中

我对这个主题班会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郑重奖励了班里进步最大的同学,他在第一次电学考试时得了9分,而第二次得了39分,提高了30分。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唤醒,它唤醒的是学生潜存的向上的美好品格,唤醒的是他心中的自尊与自信。这个学生后来专业课成绩全部达标。

第二步是笔者跟同学们商定我们的目标:各尽所能,同步提高。即承认每个同学的基础与能力、掌握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每个人应制定适宜的目标:优秀生超额完成学习任务,实操、理论双优胜;中游者向优秀生的方向使劲;学习后进者必须守住一条底线――完成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要求。这就是我们全班学习质量的大丰收。

最后,我们安排了干部和成绩较好的同学,以一人主讲,其他人辅助发言,再请大家向他们提问的方式进行学习体会交流。班主任成了速记员,很多同学也拿出本认真地记下来。平时一说学习就惟恐避之不及的学生,现在都讨论得热火朝天,还分小组、分宿舍地互相要开展竞赛。笔者看着热闹的会场,只站在角落里悄悄地笑。

文化课结束时,全班各科及格率达100%。

我班这次效果显著的主题班会,后来由学生科推广,在全校开展学习体会大交流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届机电班学生进入企业后,分布在车床、焊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工种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实践。最近,笔者将劳社部举办“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消息告诉他们,他们很受鼓舞,更增加了在企业扎实学习、工作的信心。我期望着从我们技工学校的学生中产生出技术能手。 作者单位:北京市高级实用技术学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