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思考是我不可推却的责任”(图)

2004-09-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农 我有话说

程抱一先生

法兰西学院是维护法语纯洁与正确的最坚强的堡垒,40位院士都是法语的“仲裁者”。2002年6月,这一机构自1635年创建近400年来,有了第705位院士,他也是第一位亚裔作家。这

就是程抱一先生。

1929年出生的程抱一先生原名程纪贤,祖籍江西南昌,1948年赴法留学。20岁开始学法语。法兰西文学院院长称赞说,程抱一“用法国文化的精华丰富了中国文化,又以中国文化的深邃丰富了法国文化”。这令人不可思议的成功后面有着怎样的艰辛 日前,记者在巴黎14区他的私人寓所,再次采访了这个扬名法国的中国文化名人。

这个用中文和法文双语创作的作家,初到巴黎时曾当过搬运工,在中餐馆洗过盘子。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大学任教授。他从1977年开始用法文写作,先后出版了《虚与实 中国绘画语言》、《石涛 生命世界的滋味》等十几部著作。1998年发表的自传体法文长篇小说《天一言》,获“法兰西文学院法语文学大奖”和“费明娜奖”。他的诗歌入选法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伽里马出版社编辑的权威性的《二十世纪法国诗歌精选》。他关于中国诗歌、绘画的符号学、美学研究,已经是“法国汉学研究的经典作品”。

不断地自我诘问

通过对程抱一先生为人、为文的了解,我认为,程先生是一个小说家、诗人、翻译家、批评家,但在这些名衔之前,还应该称他为一个思想家。程先生也说自己是“一个谜”,并非沿着“想做学问―――拼命做学问―――成为学问家”这样一条路走过来,“而是不断地自我诘问,因生命的考验和诘问而成为一个人。”

小时候,程抱一每年夏天都要登庐山。“天地之间有大美,这给我这个敏感的人巨大的感动和激动。”程先生7岁时,有家人从欧洲回来,带回来的欧洲艺术品,让他感受到美,特别是理想化的女性美,―――“至美”。两年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大屠杀的画面,又让年幼的他看到了“至恶”。“从‘至美’到‘至恶’,开裂了我的心胸,从此开始了对‘恶’的质问。”从那时开始,程抱一就已经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正常的学生,而成为一个始终对生命、生活提出挑战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程先生的这种质问和挑战,逐渐地跳出了民族的范围和角度,而开始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思考。十四五岁时,程抱一到了重庆,思想开始真正地启蒙,对人世有了更深的诘问。“这时候我遇到了文学。”程先生这样平静地谈到了自己后来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当时他接触的文学作品是丰富的 中国古代文学,现代的巴金、茅盾、沈从文、鲁迅,当然还有外国文学。由于重庆是和昆明、桂林一样的大后方,许多文人也都在当地十分活跃。“这时候,童年时代的诘问,有些可以在文学中找到答案,有些还不能。”

从那时开始,程抱一变成一个“不能专心求学的学生”。他自己说,当时他虽然不能算是左倾,但至少还是要求思想进步的。战争的现实,也使正在求学中的学子无法专心学习。更具反叛性、反现实性的思考,譬如如何改革社会,成为青少年时期的程抱一最为急切寻找的答案。

广泛涉猎中西相融

来到法国之后,面对真正的西方文化,精神上的追求就更广泛了。特别是,结合西方的文化传统反思中国文化,更成为青年程抱一终日苦苦思索的主题。“不是为了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反思―――中国社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程抱一说,“中国文化有博大、独特的一面。但我们也知道,中国文化中还是少了一些东西,像科学思想、哲学上的逻辑思想等等,因此它没能解决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当时程抱一主修的是文学,“不像学医、学法律,是一种专业,而我没有专业 ”假如要生活得更轻松一点,本来也许应该学一个专业。“但我的精神状况不允许我去寻找一个专业。”回忆起50多年前的思想状况,程先生仍然沉浸在自己称之为“形而上”的思索中。

远离祖国,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生活是艰难的。同时,思想上的驰骋,对哲学、历史、思想史、宗教、科学和文学的广泛涉猎,使他的思考日趋全面。“这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事。到了80年代,随着对法文的掌握日渐成熟,随着生命观、宇宙观的成熟,思索也更综合、平衡了。”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程先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学贯中西的朴素的生命

身居海外50多年的程抱一先生,通过阅读、谈话了解中国国内的情况,了解的精细程度出乎别人意料,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任何事情都能够透彻我的心底,因此我对痛苦、对人间发生的一切,都分外敏感。”谈话中,程先生还提到了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名言 “人间所发生的所有悲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程先生把任何事物都当作自己观察、思考的对象。佛教的慈悲思想、道家的逍遥理论、儒家的中庸、天主教的善恶说,都被他信手拿来,成为丰富自己思想的工具。

程先生现在的身份是退休教授。据记者所知,虽然同是法兰西学院院士,每个院士的个人境遇却完全不同。有的人因祖产家财万贯,现在虽然也是一介书生,但生活优越。而像程先生这样的外国人,完全靠自己几十年的打拼,生活和工作条件上自然没办法铺张。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凡事程先生都事必躬亲 在学术研究上没有国内通行的“助手”或秘书,在生活上也没有保姆,所有繁琐事务都要亲自处理。“幸亏有的书还畅销,否则就更糟糕了。”

谈到“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程抱一先生认为,法中两个分属于东西方的国家,有众多相似之处,两个文化大国之间的交流,对人类的未来一定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程抱一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必经之途便是借鉴外国文化。只有这种交流能使一个成熟的文化不至于趋向僵化。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百年钢厂,又是春好时

[值班总编推荐] 古代柬埔寨的文明交汇图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