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4-09-0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哲学史的现代建构及其解释模式

赵敦华在《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撰文认为,反思中国哲学史的现代建构过程,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问题的实质是对过去的哲学史建构模式的不满。但这种不满不应成为中西哲学史之间比较和对话的障碍,更不应成为否认中国哲学史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由。哲学史建构模式的现代性和多样性表明,中西哲学史的差别是解释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差别,通过对不同解释模式之间对应性和趋同性的阐发,可以发现中西哲学史在整体上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中国哲学史的建构模式应更加开放,重视以问题为中心的分析论证、以理论的普遍性为追求目标等主张。

理性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吴增基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撰文认为,理性精神包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提倡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推崇自主、自觉、敬业、进取的价值观,富有经济理性、追求实际的成效与利益,倡导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学术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文化在其发端之初就缺乏理性精神。中国文化的这一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呼唤理性精神,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杨伟国、王飞在《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4期撰文认为,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国外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的就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更多地刺激创业精神,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以期通过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干预,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这些政策无疑对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科举学

唐滢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撰文指出,科举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在西方,美国对科举制度的研究成果最多,不仅大量的论著涉及科举,而且有多种专门的科举研究论著问世。美国的科举研究内容丰富,最为集中的论题是科举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以及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美国科举学以实证研究和多学科研究为主要方法,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通过对美国科举学概况的述介和评析,可以看出西方科举学与中国传统科举研究的不同旨趣,并为中国的科举学提供借鉴。

20世纪中国学者逻辑观的演进

李春勇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撰文指出,在几乎一个世纪从未间断的论争中,中国的逻辑科学诸研究领域或者从隐到显或者由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演绎逻辑、归纳逻辑,西方的逻辑学、中国古代的逻辑学,逐步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由世纪初的一元逻辑观到世纪末的一元、多元并存的逻辑观,中国学者的逻辑观逐步丰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