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林业局长引资造林后的喜与忧

2004-09-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我有话说

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的通辽市,曾经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治理,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据中科院沙漠化土地空间分布遥感监测,近15年间,科尔沁沙地在通辽范围内的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200万亩,是全国四大沙地中唯一出现总体逆转趋势的地方。通辽市林业局局长马琢说,在国家投资不足的情

况下,通辽取得这样的成绩,引资造林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是提起引资造林,这位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林业局长有喜也有忧。

喜:荒漠飞速变森林

今年6月18日,通辽市下了第一场透雨,这是种晚田的最好季节,可也是乡政府最焦头烂额的时候。当地领导向记者介绍说,每年的6月中旬,乡政府总会被前来要种子贷款、化肥贷款的村民们围得水泄不通。不给贷款,村民们就不能播种;可都给贷款,乡政府又负担不起。可是今年,乡政府的大院里却静悄悄的。乡里领导说,这都是托了引资种树的福。

近年来,由于国家控制天然林的砍伐,国内木材价格一路飞涨。于是很多民营企业都到地广人稀的内蒙古来承包土地,种植速生林。今年,当地林业部门引进1亿多资金植树造林。当地村民把一些严重沙化的土地承包给这些企业,既盘活了土地,又增加了农民收入。除此之外,这些企业还雇佣当地村民照料速生林,让他们不出门就可以打工。马局长举例说,乡里一个农户被雇佣为速生林浇水,一个月就赚了3000多元。

其实,引资造林最可观的成效还是加快了当地生态建设的步伐。马局长介绍说,这些被承包的土地都是严重沙化、个人无力经营的土地。他们估算过,如果单靠国家投资和当地农民出资,治理这些土地至少需要30―50年的时间。可现在,当年就能看到效果,收到明显的生态效益。

忧:“绿色期货”价几何

通辽市林业局副局长盛勤是这样向我们解释“绿色期货”的:通常情况下,投资造林的企业不是等到木材成熟后才找买主,而是在木材幼苗期就把买主带到林地实地观察,然后根据林地未来的材积量(即活立木蓄积量,是指每亩地能出产的木材量)等指标签订买卖合同,合同一般从10年到30年不等。换句话说,买主根据材积量提前几十年预付了木材钱。

问题是每亩林的材积量该由谁来评定。马局长介绍说,由于没有权威评估机构,出现了有些企业夸大宣传材积量的情况。根据当地林业局的计算,通辽市的速生林10年的平均材积量是每亩8―10立方米,可是有些企业在宣传时却打出了10年每亩10―15立方米的广告,平均每亩多说了2―3立方米。按照现在木材的市价计算,也就是一亩地多说了1000―1500元的收益。他补充说,企业能够通过采用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材积量,可是没有权威评估机构的认可,很容易被一些企业混水摸鱼,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林业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周晓峰对林业局长的担忧是这样评价的。他说,引资造林既加快了生态建设的步伐,又提高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果因为个别企业的夸大宣传“倒了牌子”,很可能威胁到引资造林的良性发展。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尽快成立权威评估机构,规范市场秩序,为引资造林的发展保驾护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