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与计量评价

2004-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姜晓辉 我有话说

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除了经济原因之外,主要取决于其学术功能的强弱。这些功能所反映出的学术影响力,代表着期刊的发展水平。而认定学术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要涉及到诸多方面,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但至少可以找到两个主客体出发点:一是由于期刊是根据论文的水平高低和价值大小来决定取舍的,其编审过程便是对

稿件的评议过程。由于期刊编审人员的编审水平、评审力度和严格程度不同,期刊之间体现在论文上的学术质量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二是由于作者和读者总是有选择地投稿和阅读,这种选择的优先顺序也在客观上评定出期刊的地位。

从学术期刊的评价发展过程看,最初采用的多是同行评议方法,由专家进行定性评选。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和直接,但容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专家的学术水平和知识范围、人为的非学术因素干扰等等。于是量化统计便作为定性评价的补充得到广泛的应用。1963年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了《科学引文索引》(SCI),目的是为信息检索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即引文检索。而后来的发展却超出了SCI创始人的设想:SCI的量化评价功能成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工具,在世界上得以迅速传播,并受到广泛的欢迎,以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期刊和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的多少,被看成是评价其研究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副产品《期刊引证报告》(JCR)也成为评价期刊的重要依据。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科技界开始科技引文数据库的建设,目前已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两大科技引文数据库。9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文社科界开始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南京大学研制的两大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引文数据库的建设为期刊的量化研究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指标。引文分析涉及期刊载文量、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等评价要素分析,是公认的最为科学的文献计量评价指标。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基础上的核心期刊研究,在我国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目前较为著名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前者包括科技和人文社科两部分,后者是人文社科专用的,附有统计数据的要览。

上述文献计量学的基础工程建设和研究成果为期刊研究和评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文献计量学可以通过对动态的、杂乱无章的文献集合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结构化的、有序的或定态的规律,以之确定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期刊发展态势。对期刊评价影响较大的核心期刊的理论,便是在文献计量学的文献聚散分布规律基础上建立的,它客观反映了期刊在生产、流通和利用中的集中和分散效应。一般所谓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某学科(或某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研究核心期刊的初衷,是为专业研究人员更便捷地找到最好的专业期刊,以及为了优化馆藏资源。由于它是通过对期刊进行量化分析和筛选进行的,目前许多人更为关注的是它的期刊评价功能。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或其他重要指标评价期刊,比起凭主观印象、按期刊级别、按期刊资历等因素评价期刊,更为科学可靠。

我国基于定量研究的科研成果在期刊评价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实践过程中,不少人对期刊的量化评估并不认同,甚至采取全盘否定态度,对核心期刊的批评常常见诸于报刊,认为核心期刊的评选对期刊的发展起了负面作用。问题出在哪里?显然不能归咎于文献计量研究的初衷。核心期刊的存在是期刊发展中的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认识这种现象并掌握它的规律,可以充分利用期刊和促进期刊的发展。在实践中,核心期刊的统计结果有利于使用者较快地掌握某学科的主要期刊,方便作者选择优秀期刊投稿,便于读者浏览其他学科的重要期刊。问题是,如果简单地把上述统计结果,或其中的某项指标用于期刊评价,则会出现偏差。一般来说,优秀期刊的评选标准应根据政治、学术、编校、印制、发行等多项指标制定;而核心期刊研究是文献计量学的一种应用研究,并非专为期刊评选服务的。例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主要是从使用角度分析核心期刊作为一个集合在特定学科范围所起的作用,是以引用率为主的期刊使用率来判断期刊的影响力,进而判断期刊的学术质量的,主要目的在于学术期刊的优化使用。它虽然包含了对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的评价,但并不是全面的期刊评价系统,并非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每种期刊进行全面优选比较。因而“优秀期刊”与“核心期刊”是不应该完全划等号的。现在也有面向某一行业、某一范围或分层分类搞期刊的梯度比较的“核心期刊评选”,其特点是为适应当前评等论级的需要而搞期刊的评优活动,与上述的主旨有所不同。因而使用者应该对上述区别加以了解。

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与计量评价存在互动关系。后者应该反映前者的客观规律并能够促进它的发展。而在目前的实践中,有些排名榜的制造者只关心期刊评价的“话语权”,不太关心评价的数据基础、理论方法和实践结果的充分性、合理性与准确性,不考虑对期刊发展的建设作用和促进作用;有些科研管理者简单地用核心期刊来评选论文。这些现象为我们提出了如何科学研制评价体系与成果,如何科学理解和使用这些体系与成果的问题。计量评价促进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期刊影响因子”来说,它本身带有重基础研究而轻应用研究的倾向,有些应用型的期刊为了适应这一评价指标而“削足适履”,改变原来很好的发展定位,实在是得不偿失。实践证明,“诊断式评价”可以算作一种较好的选择。期刊论文的学科构成和被引用程度如何,期刊在同学科同要素相比之中的位次如何,这些都是期刊自我分析和比较分析所必需的。期刊的发展如何准确的定位需要这些分析。计量评价只有在促进期刊发展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