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全国率先推出“三礼”教育

2004-09-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家杰 我有话说

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吃惊

学生穿戴整洁,在校园内见了陌生人主动打招呼:“叔叔好”。天降大雪,学生提前到学校,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铲出一条小路。假日饭后,学生拦住妈妈说:“让我洗碗。”邻居送来一盒草莓,小魏吃了一颗,就缩回小手。“怎么不吃了?”妈妈问他,他说

:“留给姥姥吃。”父母争吵,小王拉上妈妈出去散心,边走边说:“您没有发现,老爸在默默向您认错吗?”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过十来岁,花家地小学十来岁的孩子,上网搜索来古代、现代、寓言3类71个故事,编辑出131页厚的《“三礼”故事集锦》,供全校同学阅读。樱花园实验学校的孩子,人手一本《论语》,阅读、背诵。中学生尚未成年,双桥中学的未成年人,个个知道做人要从“诚实守信起步,立足小事前行”。呼家楼中学的未成年人,人人懂得自律的道理,校园里出现了一批“自律班”。

青少年学生事事处处讲“三礼”,形成浓郁氛围,促成学校、家庭、社会互动。一个学生家长说:“过去,我们夫妻下班回来,彼此不打招呼。现在,告别说再见,见面互问好。”一个社区主任说:“过去,雷锋日这一天,社区可以看到做好事的学生,现在,一年到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做好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林川真纪说:“中国孩子给父母洗脚,令人感动,让人吃惊。”

教会学生做人进课堂

以“三礼”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本质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件事从起步开始就进了课堂。美术课,老师用欣赏漫画的方式,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才算做到了讲“礼”。音乐课,老师就歌词“什么样的人最可爱”,鼓励学生结合社会观察再创作。数学课,老师给学生讲中国古代九岁的黄香“扇枕温习”的故事。信息课,老师设计出与“三礼”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填空。英语课,老师用肢体语言和夸张的面部表情,演示出种种不良行为,要学生用英语描述出这是什么行为。体育课,老师无论盛夏严冬都穿着整齐,为学生们作出表率。一天上语文课,一个学生拉肚子,裤子、椅子、地板都弄脏了。老师走下讲台,来到这个学生身边,帮助他清洁椅子、地面。老师虽然什么都没有说,跑开的学生都自觉地回到了原地,成为老师的帮手。

学会做人进课堂所以能取得成功,从课堂教学层面讲,主要是教师讲的贴近学生;从学校管理层面讲,主要是做到了师德管理水平和师德水平提高,两手抓,两手硬。朝阳区教委副主任马金东说,现在,每一个校长都会做教育质量分析和师德建设分析“两个报告”。每年开学,校长都要首先研究新学年师德工作重点;每到期中,校长都要进行师德家庭问卷调查;每到期末,校长都要召开教学工作反思会;每个教师都要自觉从师能、师德两方面找问题。“而当教师出了问题时,我们首先从我们身上找原因,检查学校领导者的责任。”新源里四小校长沈颖说。

植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沃土

朝阳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将“三礼”教育定为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题,其实是将德育教育植根于中华传统美德深厚的沃土。为此,确定了“中华传统美德实验”等5个涵盖德育基本问题的选题,组织广大教师参与研究。并特别重视深入学生人群收集分析鲜活的材料,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

最早倡导“三礼”教育的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魏俐说:“我们针对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作出了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的教育内容安排。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中,懂得应该如何做,才是讲‘礼’。”这项教育,一经倡导,即迅速传遍朝阳区每一所中小学。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于,“三礼”从学生实际中来,到学生实际中去,既不会让学生感到这是额外负担,又是家长最渴望儿女出现的变化,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最容易构建起学校、家长、社区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

马金东说,“三礼”是中小学校德育教育的起点。在多数学生具备了讲“礼”这个最起码的道德品质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朝阳区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德育教育中,注入“敬业、乐群、进取、环保”等新内容,形成《中小学基础道德教育纲要系统》,引导“三礼”教育与时俱进,深入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