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打工者搬上话剧舞台

2004-09-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杨振华 本报记者 任维东 我有话说

“上面演的讨工钱、工伤这些事情,还有工棚的样子,很真实,这就是我们的工棚。”家住云南省会泽县在杭州滨江一建筑工地打工的杨光玖看完话剧《打工棚》后恳切地说。9月18日晚,杭州红星剧院内,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演的话剧《打工棚》不仅吸引了许多青年学生、武警官兵,更引起了现场在杭打工人员的强烈共鸣。

关注,献给民工

晚上,离演出开始还有1小时,观众便从四面八方赶来。整齐列队进场的武警官兵,成群结队前来的大学生,普通的杭州市民,文艺界的领导和专家,使杭州红星剧院门口变得十分热闹。这其中就有杨光玖夫妇,他们骑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在开演前一个半小时就赶到了。云南省话剧团团长申劲告诉记者,《打工棚》在“七艺节”演出期间,他们将赠送200张演出票给云南籍在杭州的务工人员,邀请家乡人在杭免费看话剧。

由云南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打工棚》,首次将打工者搬上话剧舞台,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注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该剧通过描写农村党员赵天云进城打工的一段经历,折射出新时期人们生活方式、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变化。剧中的赵天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城市的向往,来到打工者之中,他从一个被嘲笑、质疑的对象升华为为民工主持公道、为打工者所依赖的“党员大叔”,全剧通过对小人物的描摹巧妙地凸现了一个重大的题材。此前,在2002年全国话剧新剧目交流演出活动中,《打工棚》就以其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真情感人的故事情节以及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广大观众和戏剧界人士中引起了共鸣,并一举荣获优秀新剧目金奖。为了角逐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云南省话剧团又对此剧进行了多次修改。

真实,赢得观众

“是我们用卑微的生命,去铺垫宽阔的马路;是我们用匆忙的青春,去点燃城市的华灯。”剧中打工仔柱子的诗句,使现场来自浙江一建的百多名打工者都强烈地感受到,戏里的场景、事件和矛盾,正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

或喜或悲,或乐或怒,演出现场的氛围完全随着舞台上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无论是打工者,还是青年学生,上了年纪的杭州市民,以及现场的其他观众,都为舞台上的真情演出所打动,常常是心中共鸣生起,掌声随之阵阵。坐在记者身旁的一位杭州中年妇女,感动得不时地用手绢擦拭泪水。

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查振科评价这部话剧是“小人物,大题材”:“中国外出务工的打工仔至少8000万人,目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民工工资问题、打工者权益保护问题,中央都十分关注。”中国儿艺前副院长李庆成认为:“这不仅是艺术上的贡献,也是政治上的贡献,戏剧为打工者喊出心声,诠释了中央所倡导的精神。”

《打工棚》曾在沈阳、昆明等地上演过近百场,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结束“七艺节”的表演后,这台优秀话剧将应文化部、北京市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邀请,参加国庆55周年纪念演出活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